樓蘭國祚自漢文帝前元四年(公元前176年)始,以唐貞觀四年(公元630年)終。
“樓蘭”之名始見於《史記·匈奴列傳》,漢文帝前元四年(公元前176年),冒頓單于在給漢文帝的信中提及樓蘭:“定樓蘭、烏孫、呼揭及其旁二十六國,皆以為匈奴,諸引弓之民併為一家。”這時的樓蘭已被匈奴人征服。
《漢書·西域傳上》:“鄯善國,本名樓蘭,王治扜泥城,去陽關千六百里,去長安六千一百里。戶千五百七十,口萬四千一百,勝兵二千九百十二人”,“鄯善當漢道衝,西通且末七百二十里”。
樓蘭在唐代詩人中更是出名。
“吹之一曲猶未了,愁殺樓蘭征戍兒。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願將腰下劍,直為斬樓蘭。
屬國歸何晚,樓蘭斬未還。”
這些都是唐代詩人寫的關於樓蘭的詩句,然而卻都是關於如何攻打樓蘭,到底為何呢。
樓蘭,作為古代絲綢之路上的一個小國,其地理位置特殊,處於匈奴和大漢兩大勢力的交界處,因此其政治立場和行動對周邊國家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樓蘭的錯誤主要表現在其對外部勢力的搖擺不定上,使得中原人民對其產生了深深的敵意。
樓蘭的統治者經常選擇在匈奴和大漢之間保持中立或搖擺不定的態度,以維護自己的統治和利益。
這種行為與儒家思想推崇的君子氣節相違背,導致中原人民對樓蘭產生了深深的厭惡和不信任。
其次,樓蘭的地理位置特殊,處於絲綢之路的要衝,這使得它在歷史上成為了兵家必爭之地。
樓蘭的臣服和背叛,使得它成為了匈奴和大漢之間的雙面間諜,多次攻劫西漢使者,甚至勾結匈奴搶劫商隊,這些行為直接激怒了漢武帝,導致了西漢對樓蘭的軍事行動。
不過樓蘭居然依舊頑強的存活了下來。
然而,樓蘭國力就此衰落,直到現在,宋國對異族採取懷柔狀態,這讓樓蘭得以發展,這也讓樓蘭野心再度膨脹。
所以,這次,樓蘭可不像一無所獲,康居雖然滅亡了,但是他留下了大量財物,這些對樓蘭來說可是好東西。
然而,樓蘭卻忘了,當初漢軍僅僅以七百騎兵就攻破樓蘭。
而如今的宋國,實力直逼當年的大宋,想要滅亡這樣一個小國不在話下,同時,當年焉耆王的事情好像已經被遺忘。
更何況,樓蘭地處絲綢之路要衝,宋國絕對不可能讓樓蘭壯大,還有就是這次,樓蘭將領當著西域諸國將領的面博了吳王的面子,這是對大宋的挑釁。
吳王劉義恭可沒有忘了這件事,他可不那麼大度,而且劉義恭知道樓蘭的重要,而且樓蘭距離宋國近,如果可以,這次就趁機拿下樓蘭,然後派兵駐守,不僅可以保證絲綢之路的暢通,還可以震懾西域諸國,讓那些有小心思的收一收。
樓蘭地處要衝,只要宋國拿下,西域諸國不會再敢有任何動作,而且可以在樓蘭建立一座要塞,作為宋軍在西域的駐軍之地,可以更好的威懾西域諸國,同時也可以有效的支援西域,以防薩珊和嚈噠再次入侵。
然而如今,樓蘭很快就會給宋國出兵的藉口。
這次,樓蘭王蘭瀛並未派出大將烏善,畢竟樓蘭還得防著其他國家,所以,樓蘭並沒有派出精銳。
不過都不重要了,樓蘭將領居然率軍從北門闖進了蘇薤城。
宋軍佔領蘇薤城後,一萬大軍五千駐守王宮,其餘駐守城中軍營,各門只有百人守衛,畢竟宋國認為嚈噠大軍已經投降,已經沒有了威脅。
就連西域聯軍都放鬆了,可是誰都沒想到樓蘭居然如此大膽。
樓蘭並沒有殺死宋軍士卒,只是將他們控制,不過在衝突中,還是有一些宋軍士卒受傷,無奈,樓蘭有千人,他們只有百人。
然而,樓蘭將領卻臉色難看,一千士卒對一百,居然差點失敗。
隨後留下百人看守這些宋軍士卒,樓蘭將領帶人向著城內進發,他們打算拿到屬於他們的那一份。
這個時候,樓蘭將領有些飄飄然,他認為,西域諸國不應該懼怕宋國,宋國也不敢把他們怎麼樣。
就這樣,樓蘭將領大搖大擺的帶兵進城,準備搜刮一番。
他很聰明,知道王宮一定有宋軍駐守,所以他沒去王宮,而是找那些高門大戶。
樓蘭將領知道,康居和薩珊和宋國都有貿易,那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