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然為了電影《少林寺》的發行權,邀請了曾經有過合作的十家影院經理參加燃楓電影公司組織的晚宴。
在晚宴上,江然對十家影院經理提出大家聯合起來,以便在未來的香港電影市場上爭得更多的話語權。
各家影院經理對此提議都深以為然,只不過他們都以為江然的燃楓是要準備成立院線。但是,很顯然江然並沒有成立院線的打算。
雖然十家影院已經可以組織一家小的院線,可是,很顯然這些零散影院無論是在地段還是在規模上,都不能支援燃楓電影公司在香江的發展。
“不!不!我想各位誤會我的意思了。我所說的聯合,是指在需要發行電影的時候,我們這十家影院可以為某一部電影暫時組成一條臨時院線。這條臨時院線不會長期存在,在這部電影放映結束後,大家可以再回歸各自以前的經營步調。”
“這樣跟現在沒有多大的區別吧?”一個院線經理有點疑惑。
“曾總,雖然看似沒有區別,但是我們聯合的話可以為香港的獨立電影公司在發行方面就增加選擇地餘地。而我們自己,比原來則可以增加更多的片源選擇基礎。另外,在大的電影製作公司或者大卡司電影的發行上,我們可以爭取更多的話語權。”江然解釋道。
“那麼江先生以為,該怎樣組織發行?”
“我覺得,我們在座的每一家都可以自己去尋找片源,但是在找到片源後,需要組織在座的各位進行看片,大家一起對於片源進行評估,透過評估,就組織臨時院線進行公映,提供片源的公司自動獲得發行利潤。”
說到這裡的時候,江然看來在座的院線經理一眼,緊接著道:“當然要是幾家公司同時看中某一片源,那麼為避免紛爭,幾家公司可以進行內部協商,然後一起發行。當然我在這裡只是提一個大概的構想,具體措施大家可以再商量。”
在聽了江然的構想後,這些院線經理在商量後都覺得,江然的提議即沒有影響到影院的經營,又確實可能增加片源和大家在電影圈的話語權,於是紛紛同意江然的提議。
江然看到時機差不多了,就再次開口說道:“各位既然同意我的提議,而小弟剛好也看好一部電影,我們可以嘗試著操作一下,大家看如何。”
這些影院經理一聽,馬上明白了,江然早就有電影發行打算,今晚請大家來的主要目的恐怕也是為了這部電影。
不過明白歸明白,大家都是非常相信燃楓的眼光和宣發能力,江然看上的電影,應該不差。反正現在電影市場被幾家大的院線公司肆掠,大家的日子並不好過,燃楓有電影要發行,大家當然支援。
“江先生看好的電影,我們肯定無條件的支援。”院線經理們紛紛答應道。
在燃楓談妥影院的時候,中原公司的廖一原也說服了公司管理人員,同意了江然的燃楓公司參與《少林寺》在香港的發行。
當然,江然雖然拿下了電影的發行權,但是在票房上分成上,燃楓卻只拿到了六成的分成比例,除去影院的分成,燃楓最終只能拿到兩層的票房分成,在經濟利益上燃楓並沒有佔到便宜。
在所有的事情都談妥後,《天天日報》當天的娛樂版上就出現了關於電影《少林寺》的各種八卦。
比如廖一原燒燬已經拍攝完成的膠片,比如影片的所有鏡頭沒有用替身,比如一條鏡頭拍四、五十遍,再比如電影裡的大陸實景拍攝等等。
同時江然對廖一原提議,可以組織電影裡的演員和大陸的武術表演團隊,到香港來進行表演,這樣既可以宣傳電影,又可以讓香港市民加深對於大陸的瞭解。
從29日起,燃楓電影公司組織的十家影院開始參與電影公映。因為江然的燃楓電影加入《少林寺》的宣傳,再加上電影前期一個星期的口碑積累發酵。
《少林寺》這部電影,終於開始真正的進入全香港人的視野當中,大陸原汁原味的實景拍攝,加上更加具有觀賞性的武打場面,使得這部電影在一月的最後幾天裡,迅速成為香港市民除了《最佳拍檔》和《龍少爺》以外的又一觀影選擇。
《少林寺》這部電影在一月最後幾天開始在香港迅速走紅,使得雙南院線也開始增加該電影的放映螢幕和場次,到二月初的時候,這部電影在香港的聯影影院達到了23家,在聯影院線數量上不輸於三大院線公司的電影。
在燃楓參與發行前,《少林寺》在香港已經上映了一週的時間,取得票房近二百萬。到燃楓加入發行的時候,因口碑發酵和宣傳發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