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想到自己誤食紅尾果子,竟然是讓自己堪破了一絲分神之法的奧秘。這讓李沐心中十分欣喜。“按照這麼理解,應該是沒有錯的。但是,就算藉助紅尾果子,掩藏自己的魂,放大自己的魄。沒有辦法讓自己保持清醒狀態,就沒有任何作用。”李沐眉頭又皺了起來,“總不能兜裡一直揣著一些紅尾果子吧?”
《九歌訣》上關於分神之法的記載,在一開始就強調了危險性。道心穩固,去偽存真乃是第一要務。這一點,不僅是在開篇就點明,在之後分神的三步之中,亦是排名在第一位的。
一桑道人臨死之前,雖是代師收徒,將李沐收為了師弟,但是李沐根本不是真正意義上的道士。一桑道人也說了,李沐放不下紅塵俗世,便可做個在家居士。然而現在的李沐,卻連居士也算不上。
因為對於道家典籍,李沐知之甚少。除了當初在武學院,被顧霜華強留下看書的那幾天,李沐看了一些道家典籍之外。其他時候,他並沒有真正鑽研道家學識。
他連半個道人都不是,道心二字,又從何談起?如果換成本心,他還能理解一些,這還是武學路上強調修行即修心的緣故。可《九歌訣》背面所記載的分神之法上,明明白白寫了道心二字。
“能夠在清醒時,熟練使用《九歌訣》的武功,或許這道心穩固,似乎很是關鍵。還有,第三步,魂轉魄,魄轉魂,這是讓我將三魂七魄各自轉換的意思?嗯,等等,三魂七魄。魂魄互轉。”李沐忽然一拍腦袋,他記起分神之法中,還有一段十分關鍵的段落。
三魂一名胎光,太清陽和之氣,屬於天;二名爽靈,陰氣之變,屬於五行;三名幽精,陰氣之雜,屬於地。胎光主命,爽靈主人,幽精主欲。七魄名屍狗、伏矢、雀陰、吞賊、非毒、除穢、臭肺。意指喜、怒、哀、懼、愛、惡、欲,分魂分魄即為分情分欲。以魄轉魂,以魂轉魄。
李沐第一次看分神之法時,看到這段十分疑惑。這一段插在分神之法中間。記載分神之法的篇幅本就有限,李沐完全不明白為什麼還要記錄一遍三魂七魄的釋義。再者,《九歌訣》乃是太一道武學總綱,既然是太一道弟子學習,難道那些太一道弟子會不知道三魂七魄麼?
這個問題,李沐當時得出的答案是,記錄下分神之法的前輩多此一舉。但是李沐現在來看,倒是覺得大有深意。他反覆咀嚼著這段話,腳步機械地跟著女蘿回到了女蘿的家。
女蘿還是氣鼓鼓的模樣,可李沐對她毫不在意,直接回到了房間之中。李沐關上門,將《九歌訣》拿了出來,再一次仔仔細細地看了一遍。然後,他的身體猛然一震。
“七魄名屍狗、伏矢、雀陰、吞賊、非毒、除穢、臭肺。意指喜、怒、哀、懼、愛、惡、欲。”他盯著這句話,腦中飛速旋轉。《九歌訣》上面的武功,俱是需要某種特定情緒,才能發揮作用。情緒是關鍵,換句話來說,只要情緒到了,哪怕李沐自己並不知道《九歌訣》上面的武功是怎麼回事,但是他就是能施展出《九歌訣》的武功。
現在,李沐明白了分神之法中,魂與魄背後所隱藏的含義,然而他看到這段話卻更加迷茫了。
七魄指喜、怒、哀、懼、愛、惡、欲。在李沐的理解之中,這些情緒的表達,應該是在自己意識在的時候。然而這段話,分明是想情緒歸入體魄的表現之中。他想象不到,自己吃多了紅尾果實,失去清醒意識的時候,他的身體是如何來表達這些情緒的。
“難道產生情緒的是我的身體,而非我的意識?”這個奇怪的問題出現在了李沐腦海,揮之不去。這個問題,已經涉及到唯物與唯心的區間,李沐在短時間內又如何能夠想的明白?他只能甩甩腦袋,不讓這個問題繼續糾纏自己。
李沐壓下了這個問題,然後換了一個角度。
《九歌訣》之中的武功需要情緒,分神之法也寫明瞭,三魂七魄,共十份,分別對應除《禮魂》篇之外,其他十篇《九歌訣》之中的分篇。
如此說來,喜、怒、哀、懼、愛、惡、欲這七魄,就應該對應其中七篇。
李沐回想起自己能夠施展《河伯》一篇的武功,當時的情形,是他得到響雷劍,看到七寶浮屠的第七層,當時的感覺似乎是喜。不過李沐也並不能確定。
若是仔細回想,當時他看到那一尊白玉美人,從心底生出一股難以自持的古怪感覺。李沐為了壓制這個感覺,才念起《九歌訣》,然後,在默唸到《河伯》篇的時候,他的真氣自然而然地出現了波動。
這麼說來,當時的情緒,應該是欲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