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輕騎所能比擬。但重甲精騎。人馬盔甲共合重在百斤之上,無論是對馬力以及士兵之素質要求極高。且註定無法久戰,最長連續作戰時間,應不會過兩個時辰。於這等天下十數州,地勢未必盡如其能盡情施展之平原,所受侷限極大,終究只能作為區域性戰事之強大攻堅利器。”
“而決定爭戰地區最後所屬的還是攻城之戰!重甲騎兵於攻城中,除非城門已破,否則便無絲毫用處……而輕騎有機動力優勢,可用之戰術極多。也是自戰國以後至今,被多用以施展奇計之主力兵種。掌握戰鬥主動權,可長時間拉動敵手行軍陣形,若其露出薄弱環節,則可立時一擊中地,達到克敵致勝目的!然其並非如重甲精騎那般可以與嚴密之步軍方陣爭雄的強兵,且亦是在於平原地區能夠揮出極強之戰力。但其可攜弓箭遠端攻擊作為支援。需要時又可衝陣,再加上一日最多可行三百五十里左右之強大機動力。實際用途上,卻依舊是輕騎應用面更廣。”
“但若處於決定性戰役之時,兩相較而言,比諸於對方必定嚴防之劫取糧道故而選擇正面克敵將其擊敗,使得隨後攻城之戰處於極大優勢,又屬於重騎兵勝過不止一籌!這也許便是父親大人在幽州原本九千匹良馬,以及最早成建之騎兵皆使其即通曉弓箭之術,能夠適應連續於馬上奔行進行持久作戰的輕騎,又可在換上兩分鎧以及為馬匹套上馬鎧後,立時便可以成為破陣極強的重甲騎兵原因吧?”
“與塞外民族相比,只從父親大人所定教案上猜測,孩兒認為正面交鋒,定然是因為我等精騎有強弩堅箭之利其必非為對手,但論起長途持久作戰,以及奔射之術,從小便成長於馬背之上,又平均至少一年兩馬情況的塞外異族稍強些,我軍則差了一籌……若到塞外決戰,初始也許會有小勝,但到最後也只能被熟悉地形的異族所誘入茫茫草原中拖垮擊敗而已!各有所長情況下,自然無法單以言語評價說其優劣了!”
與年僅十一歲,就開始隨著長兄打天下的孫權相比,郭淮在進入安陽書院學習時,也只有七歲之齡。===本就不弱地聰明資質,再加上後天的自身努力學習以及正確的理論教育,再透過軍中一年實踐的郭淮可謂理論知識豐富之極,欠缺地也只有真正的大戰經歷了!
“哈哈!吾有淮兒,何懼天下諸侯之多?”
慈愛地輕撫郭淮的劉曄,當然明白自己又得到了一位有帥才潛質之人。還正是自己收養之義子。更是多受他思想影響,透過後天培養出地!
單論可塑性,十二歲的郭淮卻是在所有未成熟之張飛,趙雲,張遼等人之上。當然,可塑性並不代表著最終的成就……
之所以不將張飛他們列為真正的統御之帥,自然是因為只有透過真正地數次大戰,得到充足的經驗以後,能夠指揮各部如臂使指,無論敵人如何應變。皆能第一時間作出正確針對措施,到得此時方能算是實至名歸!
不經意間,劉曄現了自己剛剛得到張遼效忠之心後,又現了一位引導得當極有可能成就絕不下於他們這些名將的義子後,一向嚴肅父親作派地他,能夠如此放聲大笑也並不奇怪了。*****
郭淮對於異族的態度,只是其父母之事就已可知曉,而早早成熟的他在得到了劉曄如此高興地誇獎後。也是心中那顆頗有些忐忑的大石落了地,放下了那種刻意的小心翼翼,只是享受著劉曄的愛護之舉。
個世上確實有資質過於常人的少數天才,但他們在最後是否一定能夠成為有大賢才能之人,這卻是並非絕對!這就關係到另一個問題那就是如何保持自己平靜謙虛的心態,不恥於求問不懂之處最終不斷進步的後天努力過程了!塞外異族之事,現時在內亂未止時並非是考慮地最佳時機。但淮兒若能記下吾今日之語,一直用於今後實際成長過程中,多學多問將來必定有親手報仇機會!”
劉曄與郭淮兩父子一問一答,這等嚴肅之事。未免得劉燕與蔡琰兩位妻子有些不忍干擾,卻是獨處於房中。而劉曄同樣也不想讓她們多聽聞這等打殺之事,希望透過自己地保護。使得她們在以後的日子中一直處於安定無憂情況……
先為郭淮許下承諾的劉曄再說道:“從今日起,你便跟在為父身邊吧,不過也不能太亂了規矩,現今卻是隻能作個親兵,等到為父認為你足夠成熟,年齡再長些方能放你去掌實權磨礪。”
“孩兒必定牢記父親教誨,不辱沒父親大人之百戰百勝威名!”
郭淮雖然早從蔡琰和劉燕那裡得知劉曄的這個打算,但終於親耳聽到後還是一陣興奮莫名。在張飛營中,並未親歷戰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