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因確實蹊蹺,內科主任醫師耿昕陽和急診中心醫生朱兆斌正在研究病人來市二院前的病。
三中做化學實驗出事時,市二院是負責緊急處置的醫院。
耿昕陽對韓博這個名字不陌生,只是從未見過。對老呂則非常熟悉,法醫一樣是醫生,老呂幹幾十年法醫,三天兩頭往醫院跑,市區幾大醫院的內外科主任醫師幾乎全認識。
“韓支隊長,呂主任,請坐。”
“耿醫生,朱醫生,搶救那麼長時間,不讓你們休息,不好意思。”韓博一臉歉意,誠懇真摯。
“談不上,韓支隊長,實不相瞞,這樣的病例我頭一次遇到,但我們採取的搶救措施絕對沒問題。只是條件有限,要是有人工肝裝置,或許有搶救過來的希望。”
刑技中心民警個個是“雜家”,各方面全要懂一點。
韓博雖然是生物和分子化學專業,但專攻的是人類基因組方向,跟研究遺傳學差不多,導師是醫學專家,攻讀研究生期間的師兄弟全是醫生,對醫學、對醫療前沿科技多多少少知道一些。
人工肝技術,就是人工肝血液淨化技術,把病人血漿抽出來置換和血液吸附的技術,溶解在血液中致炎物質或毒素,吸附到具有豐富表面積的固態物質上,進而把血液的炎症物質和毒物清除掉,相當於“換血”。
韓博反應過來,下意識問:“病人爆發性肝功能衰竭?”
“是的,你看化驗單上這資料,正常人轉氨酶在40以下,一般人在20左右,她11690,這是多少倍!只有做人工肝才能快速把酶降下來,不過她這樣的情況就算做估計生還的希望也不大。”
這不是一般的食物中毒!
老呂同樣沒遇到過類似案例,意識這件事不簡單,急切問:“耿醫生,死者死亡前還有哪些症狀?”
“一過性發燒、嘔吐、黃疸、腹水、下肢浮腫,脾臟增大,胃腸道出血,典型的肝中毒症狀,最終肝功能衰竭導致死亡。”
“中的是什麼毒?”
“病人家屬跟病人不住一起,我們問過,她們說不清,但病人來我們二院之前在其它地方診治過。”
耿醫生拿起病,念道:“5月18號晚,病人開始嘔吐腹瀉,第二天一早意識有些模煳,去長豐街道社群衛生室就診。條件有限,當時沒采大小便化驗也沒采血檢驗,從病上看病人也沒說吃過什麼不衛生的東西,當一般腸胃問題處理,用的是維c、b6和慶大。
過了一天,也就是20號,症狀沒有緩解,病人再次去社群衛生室,這次用的是肝復太、奧美拉唑和菌必治,接診醫生建議她如症狀再不見緩解要來大醫院檢查,結果她又拖了一天,直到今天下午才來我們二院。”
老呂接過化驗單仔仔細細研究起來,韓博看病。
他倆不是外行,不用再解釋太多,耿醫生掐著鼻樑閉目養神。
朱醫生是接診醫生,覺得責任最大,冷不丁冒出句:“韓支隊長,呂主任,我認為很可能是細菌性食物中毒。”
確實可能是細菌性食物中毒,關鍵死者中的是什麼毒,或者說無意中攝入過什麼細菌毒素。
不一定是謀殺,不太可能是謀殺。
用細菌毒素投毒可不是什麼人能做到的,首先要取得菌株,取得之後要培養提取,不光要具備很高的生物技術水平,而且需要培養細菌的條件,這樣的實驗室全南港能有幾個。
已經出現一起死亡案例,不太可能是謀殺但不能不重視。
韓博跟老呂對視一眼,低聲道:“問問死者家屬,同不同意檢驗屍體,要是同意,儘快解剖檢驗。”
“她們既然報了警,我想問題應該不大。”
“這倒是,耿醫生,你們醫院有沒有剩下的尿樣和血樣,要是有,我們需要拿回去做進一步檢驗。”
耿昕陽不知道市局的技術條件,忍不住問:“血樣尿樣應該有,關鍵能檢出來嗎?”
“我們刑技中心的儀器裝置還是比較全的,可以用酶聯免疫吸附法(elisa)、薄層層析法或高效液相層析法試試。”
“韓支隊長,您懷疑是黃麴黴毒素?”
“從化驗單和症狀上看有這個可能,而且可能性極大。”
韓博想了想,轉身道:“呂主任,屍體解剖交給年輕的同志,你聯絡區衛生防疫部門(當時沒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今天聯絡不上明天,聯絡上之後給我電話,我們一起去死者家勘查。”
衛生防疫部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