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盤敞口,弧壁。圈足。胎質潔白細膩,施釉均勻,釉面光潤,造型規整。
釉上粉彩繪一枝虯曲的桃枝自盤外壁延伸至內壁,枝幹棕褐,顯得古老滄桑,桃葉青翠。桃花用工筆筆法,花蕾含苞綻放,層次十分清晰。桃子色紅鮮而不豔,又有變化,從黃色過渡到紅色,紅色的斑斑點點,皆恰到好處。
枝葉黃綠相間,形象逼真,畫面空白處紅蝠翩飛。皴擦染生動逼真,濃淡恰到好處,彩料豔麗精細。整個畫面色彩明麗,均衡協調,纖柔細膩的筆觸將壽桃翻轉的枝葉表現得細緻入微,配以柔美典雅的色彩,獨具匠心的“過枝”技法,使得此盤造型、彩繪技法、紋飾構圖都屬上乘。
雍正尤其鍾愛蝙蝠及壽桃花紋;取其象徵福壽康寧之意,此類“桃”、“蝠”一起出現的紋飾成為雍正朝最受歡迎的紋飾之一。此類紋飾、器型及圖案由內府相關機構設計,並由統治者定奪,然後才可命令遞交遠在千里之外的景德鎮御窯廠製作。
而此盤從紋飾來說,看上去應該就是內府設計的,因為普通的畫師難以畫出如此鮮活的紋飾來。而再看此器色彩的調和和搭配,也應該出自御窯工匠之手。
因此,如果單以紋飾來說,此器很可能是件真品,不過楚琛剛把此盤拿到手時,眉頭就輕輕一皺,因為此器和之前那隻天球瓶一樣的毛病,略微壓手了一些。
只是這種壓手的感覺並不太明顯,因此到也不能肯定此器就是贗品,不過即使這樣,楚琛認為這東西已經一隻腳踩在贗品兩字上了。
接下來,楚琛首先看的是此器的款識,盤子底部為青花雙圈兩排豎式“大清雍正年制”六字款。款式書寫規整,中鋒運筆,筆路鮮明,為真品雍正瓷器的典型式樣。
再看器胎,雍正瓷器的胎土淘煉精細,胎體堅硬、細膩潔白,但是沒有康熙時的胎緊密。器物底部處理十分講究,特別是官窯器的圈足部位,撫之有細膩柔潤感,呈滾圓的“泥鰍背”。
而此器同樣也有“泥鰍背”,並且放大鏡觀看之下胎成糯米狀,光以胎來說,和真品基本一致。
看完了胎再看釉,此器白釉底色咋看之下非常潔淨,晶瑩剔透,玉質感強,但細看白中卻微微有些泛黃,除此之外,其它地方和真品基本一致。
之後,楚琛又仔細觀察了其它特點,發現此器居然除了剛才那處白釉底色並不潔淨之處,還有最開始的感覺有些壓手之外,居然其它地方和真品都是一致的。
這個結果讓楚琛多少有些感嘆,如果這是件贗品的話,那作偽者的技術實在太高超了。於是他馬上使用了異能,而結果並沒有出乎他的判斷,這東西就是一件贗品,而且在異能的幫助下,他也發現了一個獨特的標記。
“哎,又是張火泥……”
楚琛暗自一嘆,而後為了更好的解釋他用異能發現的標記,又用強光手電仔細的把盤子觀察了一番。……
接下來,趁著關國康和嶽老鑑定那隻盤子的時候,楚琛又鑑定了一件同樣是雍正年間的,不過是一件珊瑚地五彩九秋碗。
許多人不瞭解五彩和五彩和粉彩的區別,其實五彩,俗稱“古彩”或“硬彩”,基本色調以紅、黃、藍、綠、紫等彩料為主,或加以金彩,或只用紅、黃、綠三色,不一定五彩皆備,按圖案的需要施於瓷器釉上,再入窯燒成。
而粉彩不同於其他彩瓷的獨特之處,是在彩繪時摻加一種白色彩料“玻璃白”。“玻璃白”具有乳濁效果,畫出的圖案可發揮渲染技法的特性,呈現一種粉潤的感覺,因此被稱為“粉彩”,而且因為其燒造溫度比較低,也稱為“軟彩”。
言歸正傳,這隻五彩碗,外壁於珊瑚地上以黑彩勾勒九秋圖輪廓,內填紅、藍、綠、紫等色,透過色彩濃淡的變化來表現花葉的陰陽向背,展現花卉的立體質感。
整器可謂色彩繽紛,繪畫精湛,是雍正官窯難得一見的精品。
此器無論從胎、釉、款識、彩料等特點,都和真品一般無二,而且異能給出的結果也是真品無疑。
當楚琛把這隻雍正五彩碗鑑定完之後,那邊關國康和嶽老也把那隻盤子鑑定完畢了。
其實以楚琛的速度來說,就算不用異能,也只要幾分鐘就可以把東西鑑定完成,不過除非他是傻了,才會在眾人面前這麼做。
先不說這樣會顯得太妖孽,你一個年紀輕輕的小夥子,在這麼多老前輩面前,又快又準的把東西鑑定完了,這不顯得這些老前輩無能嗎?這讓老前輩們的臉往哪擱?
“小楚,你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