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菊姐,要不我們乾脆從這裡坐皮伐到香港,反正吳大叔也說香港離這裡並不遠了!”常恭見自家孃親和小菊都愁著一張臉坐在桌前發呆,心裡也急,竟然出了個雖然不算是好主意,但卻讓在坐的人眼前都一亮的想法。
“當家的,我看乾脆過兩天你出海打漁的時候帶上楊大妹子她們,到時先想辦法送她們上了香港某個地方,你再去出海打漁!”吳大嫂倒是快言快語的把從常恭的話裡啟發到的主意說了出來。
“嗯。我看就這樣!你們過兩天跟著我們出海!到時我先把你們送過去再出海打魚!要知道我們常年在這片海域打魚,對於去香港的路線也熟得很!繞過那些海關人員上島容易得很!而你們自已坐皮伐去,不熟知航線,到時漂到哪裡都不知道!太危險了!”吳大海的這些話讓小菊她們心裡滿是感激,根本沒有任何推辭的理由。因為吳大海所說的都是事實。她們只能慶幸運氣好。一上這個叫澳門的島,就碰上了吳大海這家好人。
吃完晚餐後,吳大嫂安排小菊六人沖洗了一番。就騰出兩間房來鋪了些大通鋪,讓小菊她們去休息去了。至於吳大海和兩個兒子,也早早的去歇息了。出海是件很累人的活。還好這次去打漁的地方並不遠,不然的話,連續出去幾天,那更是辛苦。而吳大嫂從來都是家裡睡得最晚的那個,要知道家裡三個男人,除了出海打魚外,家裡的事從來都是不管也管不上的。今天也不例外。吳大嫂等大家都睡了後,又把家裡裡裡外外收撿了一番,這才拖著疲憊的身體上床了。
小菊在等吳大海出海的這兩天,帶著壯壯、常恭和常有把澳門這座小島逛了一圈。小菊娘和楊柳一是不想動,二是自身是黑戶,沒有這裡的身份證。更何況聽吳大嫂說這個島不是由華夏人管理的,而是葡萄牙人,而這兩年島上那些葡萄牙人和島上居住的華夏居民之間的關係有些緊張。
吳大嫂說去年五月村裡出海打漁的漁船就被葡警扣了。八月的時候,在關闡還發生了華夏單車工人被那些葡警打死的事件。而這兩年當地的華夏居民都在鬧要脫離葡萄牙人的統治,迴歸到華夏版圖。楊柳和小菊娘那更是不想多事。於是那兩天這兩人就呆在吳家幫吳大嫂做些力所能及的活。
小菊對這個年代的澳門還是有幾分好奇的,所以才不顧小菊娘和楊柳的不贊同,也要趁著這兩天把整座小島閒逛一圈。壯壯和常恭、常有少年心性,自然是唯小菊馬首是瞻。
小菊在島上轉了一圈後,發現澳門還真是一個非常小的島嶼。她前世也來過澳門玩,但明顯看起來這個年代的澳門要比她前世所參觀遊玩的島嶼小得多。小菊知道原因,因為後來澳門為了適應發展和人口增長的需要,不斷的沿岸填海造地,才由現在的十點二八平方公里到前世的二十七點三平方公里。
此時的澳門看起來也沒有前世小菊所看的那樣奢華富麗,它由澳門半島、仔和路環兩個離島組成。整個島只有一條在小菊看來不是特別寬闊的街道首尾相連。而在主街道,主要是以西式建築為主,其中夾雜著一些中式建築,而在建築和建築之間,則是由一條條狹小到只能由兩個人並排走的小巷相連。
而在主街道,體現著東西方文化不同的韻味,卻又奇異的完美的相融合在一起的情景。此時小菊她們正在一條叫提督市北街的街道上的一家叫龍華茶樓裡坐著喝茶,茶館裡坐滿了喝茶聊天看報的本地居民。
小菊透過茶館那大開的窗戶向外看,街對面正好是一座菜市場,看那建築應該很有些年頭了。從小菊所坐的位置,正好能夠看到菜市場的一角,還有那些從菜市場裡出出進進提著菜藍子買菜的居民。
小菊她們從茶樓出來後,就去了澳門土生華人的精神寄託媽閣廟,依山而建的廟宇供奉媽祖,守護著靠海吃飯的居民。窄窄階梯上,半月形檀香點燃著對世俗生活的祈願。
當小菊她們轉到港務局大樓,再走幾步,就到了亞婆井前地,這裡到處都是葡萄牙民居和裝飾主義風格的公寓,極具澳門殖民地風味。繼續往上走,聖老楞佐教堂、聖若瑟修院聖堂、聖奧斯定教堂……一座座宏偉的巴洛克教堂,見證著傳教士遠渡重洋帶來的影響力,教堂內幽靜神聖,瞬間隔開外界的喧譁,對於壯壯和常恭、常有這幾個人就像到了另一個世界。
而對於小菊,從巷弄再走到視野算是比較開闊的主街道時,由於已是夜幕降臨,四周19世紀末的南歐建築紛紛被打上了絢爛的燈光,再加上在從身邊走過的那些身著或中式或西式服裝的人,小菊竟然又彷彿回到了前世,她和幾個知已好友在澳門閒遊的閒適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