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桓叩鬧饕��頡�
那麼有效的管理者具有什麼樣的特徵呢?有效管理者的第一個特徵就是進行時間管理。有效的管理其實是時間管理,他們能夠確定重要的事情,確定優先順序,確定重要的事情一定會有合適的時間進行安排,確定每一件事情都有時間的設定,都能夠合理地解決。在有效管理者那裡,不存在“忙”這個概念,所有的事情都會有序和合理,進而也就有效。有效管理者的第二個特徵是系統思考。對於每一個人而言,如何在組織裡發揮作用,如何尋找到合適的位置,取決於如何思考,如果不能夠認識到個人和組織的關係,不能夠認識到整體和區域性的關係,無論這個人能力多強,也無法發揮作用。只有認識到整體最大,區域性和個人服從於整體的時候,藉助於整體的力量,區域性和個人才會發揮最大的效能。有效管理者的第三個特徵是培養人。對於人的培養是管理者最根本的職責所在,如果可以讓每一個成員成長起來,管理的績效就會得以發揮,如果可以讓每一個成員勝任職責,組織的效率就會提升,因而培養人是有效管理者的特徵。
德魯克先生這樣描述管理者:管理者就是貢獻價值。德魯克先生清晰地告訴我們什麼是管理者:“管理者本身的工作績效依賴於許多人,而他必須對這些人的工作績效負責。”“管理的主要工作是幫助同事(包括上司與下屬)發揮長處並避免用到他們的短處。”這正是管理者的價值所在,如果管理者能夠貢獻自己的作用,讓下屬和上司發揮績效,管理者自身的績效也就表現出來;如果管理者自己發揮績效並替代所有的下屬或者上司,那麼這個管理者就不能夠被稱為管理者。(彼得·德魯克被稱為“大師中的大師”,是因為他一直關注管理實踐以及管理的使命和責任。他認為管理者必須卓有成效。)
企業組織的管理內容
概括地講,企業的管理內容包括計劃管理、流程管理、組織管理、戰略管理和文化管理。這五項內容是一個遞增的關係,要求企業依次實現這些管理內容,換句話說,就是第一先解決計劃管理的問題,之後解決流程管理的問題,依次是組織管理,然後是戰略管理,最後是文化管理。這個順序不能夠顛倒,不能夠打亂,也不能夠只做一個而忽略其他。一個好的企業管理,是需要這五項內容和諧發展、協同作用的,而這五項內容的協同就是企業的系統能力。一傢俱備了系統能力的企業才有希望具有核心能力。
計劃管理:回答資源與目標是否匹配的問題
計劃管理常常被人們和計劃經濟聯絡在一起,這種偏見帶來的直接後果是我們的管理處在無序狀態。而對於計劃本身的理解,無論是企業內部還是企業外部,都認為計劃是一組資料,是一個考核指標的指導文字,沒有人認真地想過,計劃本身是一個管理內容。計劃管理要解決的問題,不是資料,不是年終的考核指標,更不是文字。計劃管理要解決的問題是目標和資源之間關係是否匹配的問題,計劃管理就是要目標與資源的關係處在匹配的狀態,這是一個最為基礎的管理內容。因此,計劃管理由三個關鍵元素構成:目標、資源和兩者匹配的關係。
目標是計劃管理的基準。計劃管理在管理理論中也被確認為目標管理。目標管理的實現需要三個條件:第一,高層強有力的支援;第二,目標要能夠檢驗;第三,使目標清晰。資源是計劃管理的物件。計劃管理事實上是管理資源,而不是管理目標。很多人對於計劃管理的理解多是與目標聯絡在一起的,也通常會以為目標是計劃管理的物件,其實計劃管理的物件是資源,資源是目標實現的條件,如果我們超越變化讓計劃得以實現,惟一的辦法是獲得資源。目標與資源兩者匹配的關係是計劃管理的結果,也可以說兩者的匹配關係是衡量計劃管理好壞的標準:當所擁有的資源能夠支撐目標的時候,計劃管理得以實現;當資源無法支撐目標或者大過目標的時候,要麼浪費資源,要麼“做白日夢”。所以很多時候我並不關心企業確定什麼樣的目標,企業設立多大的目標,我只是關心這家企業是否有資源來支撐它的目標。當我們的企業高調進入國際市場的時候,我會看它是否擁有國際的人才、國際渠道、國際標準的產品,如果沒有這些,空有一個理想、一腔鴻鵠之志也是徒勞。
流程管理:解決人與事是否匹配的問題
如果簡單描述流程管理,其實就是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我可能比很多人都熱衷於流程,因為解決企業效率的問題,流程是關鍵。我總是想,為什麼流程管理我們總是做不到位,也許文化是一個藉口,因為中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