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空一號在這短短的幾十秒鐘之內,火箭飛行姿態的改變完成的非常好,一點錯誤都沒有出現,這讓站在唐風身邊一直緊攥著拳頭的施密茨博士微微放了一下心,雖然接下來的動作才是這次實驗的重點,但能夠讓火箭安全的升空,這卻是比火箭回收還要重要的事情。
火箭回收可以失敗,但絕對不能發射失敗,成功發射才是一枚運載火箭最根本的任務!
星空一號和獵鷹九號不一樣,獵鷹九號在距離地面74公里的時候,第一級芯級火箭就會脫落,在這個高度對第一級芯級火箭的回收無疑要方便的多。
可星空一號的第一級芯級火箭和二級火箭的分離,是在卡門線高度以上完成的。
所謂卡門線高度,就是指距離地球海平面100公里的高度。卡門線是國際航空聯合會定義的大氣層和太空的界線,卡門線外為太空,也是用來作為外太空與地球大氣層的界線。
在這個高度進行一級芯級火箭的脫離,這實際上已經達到了重型運載火箭的極限了,不過也正是因為重型運載火箭能夠在這個高度進行第一級火箭箭體的分離,才能夠讓這些重型運載火箭將更大質量的物質送到更遠的軌道中去。
這就是重型運載火箭和獵鷹九號最大的區別。
其實到了卡門線高度之後,這裡的重力已經很小了。脫離的一級芯級火箭藉助著慣性,在很小的重力作用下,在大氣層之外劃出了一個大大的向上飛行的拋物線,然後開始向著大氣層內墜落。
第五三八章三款火箭的優點
當而二級火箭分離後的一級芯級火箭箭體重新被地球的引力捕獲之後,這個重達九十八噸的龐然大物開始以一種自由落體速度重新進入大大氣層。
為了讓一級芯級火箭可以成功的回收並重複利用,施密茨博士在火箭箭體的材料商做出了極大的改善。以往的運載火箭一級芯級火箭在脫離之後,因為材料的問題,大都會在大氣層內燃燒,最終落到地面上的只是一些金屬殘骸,根本就無法再回收。
而既然要對重型運載火箭進行回收並重複利用,那麼星空一號的箭體材料肯定就不會和以往的火箭箭體材料一樣了。施密茨採用了獵鷹九號的箭體材料,即高強度鋁鋰合金。
這種合金重量很輕,但強度卻非常大,尤其是這種合金非常的耐高溫,足以讓火箭箭體抵抗大氣層劇烈的摩擦而引起的高溫。
不過相比於獵鷹九號那只有21噸的箭體重量,星空一號的箭體無疑就更重了,雖然星空一號一級芯級火箭的直徑足足是獵鷹九號的兩倍,但足足九十八噸的箭體重量讓星空一號的一級芯級火箭擁有了比獵鷹九號更強的強度。
火箭箭體的強度可以說是一個最重要的指標了。你連火箭箭體的強度都無法保證,又怎麼去談回收並重複利用呢?
星空一號的設計是施密茨博士借鑑了當年的美國“阿波羅計劃”中的土星V火箭、他曾經與前蘇聯航天專家合作定型的能源號火箭以及前幾年他親自設計研發的獵鷹系列火箭。
施密茨博士將這三款火箭的優點集中起來,即採用獵鷹系列的箭體材料,採用土星V火箭和能源號火箭的發動機以及箭體結構佈局,這樣相互借鑑,最終產生出了這款星空一號重型運載火箭。
土星V型重型運載火箭的箭體空重高達131噸,這個型號的火箭,最大升空重量超過了三千噸。而能源號火箭更變。態,這種重型運載火箭的箭體空重超過了140噸,升空總重量也超過了2400噸!而曾經以能源號火箭研發的另外一種更大型的重型運載火箭“火神號”火箭,其設計中的升空總重量可以達到恐怖的4747噸!
早在接受了唐風的指示之後,施密茨博士就以研發一種可回收並重複利用的重型運載火箭為己任,而且早在施密茨博士給馬斯克扛活的時候,他就已經有了這種重型運載火箭的設計方案了,只不過因為資金的原因,這種重型運載火箭一直沒有得到實驗。
結果,在施密茨博士被唐風挖過來之後,施密茨博士準備了十年的這個重型火箭的方案終於是有了用武之地,在唐風提供的巨量的資金支援下,施密茨博士終於是用了多半年的時間,將這枚實驗性的重型運載火箭造了出來。
這枚火箭的設計理念其實很簡單,那就是在保證運載火箭擁有發射大質量火箭的前提下,對可回收重複利用的一級芯級火箭箭體進行材料上的更新換代,使之可以在返回地面之後,能夠繼續保持原來的箭體強度。
現在從前一階段的發射過程來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