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我,就努力學習,把你身上所擁有的東西發揚光大,到時候我也能沾沾光,這就是對我最好的謝意了。”聽到陳逸的話,文老擺了擺手,毫不在意的說道。
“文老,我知道了,走,我帶您去瓷窯。”陳逸笑了笑,文老就是這種性格,其實在他這種火爆脾氣下,隱藏的是一顆柔軟的內心。
與文老一塊走到店鋪外面,陳逸在後面慢慢的跟著,碰到臺階之類的,並沒有去扶。
之前與文老一塊出去的時候,要是去扶他,絕對是一番訓斥,他的腿雖然用不上力,但還沒到廢了的程度。
來到景德鎮市郊處,這裡是一片瓷窯集中區域,看起來到處都是長長的煙囪。
除了在這裡有著兩個瓷窯之外,在景德鎮有名的陶瓷工業園中,文老也是有著窯廠和工作室的存在,只不過這裡是生產精品訂製瓷器的地方,可以說是文老瓷器事業的大本營。
至於那一個陶瓷工業園,陳逸也去過,比之樊家井更加讓人震撼,或許在樊家井,震撼的是無數瓷器作坊,但是在那個工業園中,見到了卻是數不盡的窯廠。
那一個工業園是由鐵利堅一家公司與景德鎮政府合作開發的陶瓷園,佔地約四百餘畝,其總體建築風格為徽派建築,是華夏首座大規模陶瓷生產基地,集陶瓷生產,直銷,名人作坊,外貿出口,旅遊觀光於一體。
裡面大大小小有著兩百家陶瓷企業,還有許多陶瓷名家,只不過在這個工業園中,有很多都是生產線化的陶瓷企業,像生產一些傳統柴窯瓷器的企業只是少數。
而且這裡面的修建好的瓷窯,都是由工業園向各個陶瓷企業出租的,並不是歸企業所有,當然,像文老這種瓷器大師級別的人物,估計已然是景德鎮陶瓷界的國寶,不說要錢,就算倒貼錢,只要這些陶瓷大師能進駐工業園,就是一種成功。
一般文老也只是空閒時候會去這個工業園走走,當然大部分都會呆在樊家井,那裡更加有傳統瓷器的氣息,陳逸開著汽車,一路直奔瓷窯而來。
將汽車停在瓷窯門前,陳逸和文老下車後,旁邊一些相熟之人紛紛一笑,向著文老打著招呼。
第六百六十八章燒製瓷器
文老也是一一向著眾人問好,然後帶著陳逸走進了瓷窯,這一個瓷窯並不是只燒製瓷器,而是集生產,燒製於一體的作坊,瓷窯的型別也是柴燒窯。
在這段時間以來,文老可以說向他說了很多關於古代瓷窯的事情,讓他對古瓷窯有了一個很大的瞭解。
現在景德鎮最大,儲存最完好的柴燒窯便就是在那一個陶瓷工業園之中,這一個柴燒窯是蛋形的,由於形狀獨特,為景德鎮獨創,所以將它稱之為景德鎮窯,簡稱鎮窯。
從乾隆年間開始,鎮窯一直使用了二百多年,直到一九九五年才熄火停燒,在零九年的時候,一些古物工作人員重新修復了鎮窯窯爐,並在當年十月份點火復燒成功,一舉榮獲世界上最大的柴燒瓷窯的吉尼斯世界記錄。
柴燒窯現在在景德鎮可以說是非常稀少,這就是因為柴燒窯的燒瓷難度很大,不可控的因素非常多,每一窯柴燒的瓷器成品率非常低,而且每次所消耗的木材也是以噸計算,需要二十四小時有專門的師傅照看,不斷加柴,監控溫度。
而因此,柴燒窯也是被稱之為燒錢的遊戲,一些小作坊和小企業所無法承擔的,它的魅力正在於色彩渾然天成,在燒陶時溫度往往能達到一千二百攝氏度以上,完全燃燒的灰燼隨熱氣流飄散,木灰會與陶瓷中的鐵元素相互作用,形成自然落灰釉,十分經得住品味。
以文老現在的柴燒窯一次柴燒能容納一百多件瓷器。而且文老所生產的大多為精品瓷器。不是經他手中製作。就是經過一些瓷器老師傅製作出來的,這些瓷器的製作,也是需要時間的,所以瓷器並不是每天都會進行燒製,基本上一個月也只燒兩三窯而已。
一切都要看瓷器的製作情況,如果瓷器製作的快,自然燒窯的間隔就短,文老繪畫瓷器的速度。陳逸是深有體會,其手法熟練至極,在瓷器上繪出精美的圖畫,就像是喝水一般的簡單。
當然,除了繪畫的速度,便是文大師燒窯的技術,在現今景德鎮大師中,文大師柴燒瓷器的成品率是最高的,其原因也就是他對於瓷器燒製的極大瞭解。
在之前的介紹中,陳逸聽文老說過。說他之前花了二三十年的時間研究,對於燒成後的每一件瓷器。在窯爐中的位置,都進行了詳細的分析,才有了現在的成功率,當然,也付出了不少的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