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京,集英巷,盛家,盛家老太太處,壽安堂。 盛家祖母端坐在廳堂主位,大娘子王若弗端坐在次位,她們二人看著盛如蘭和盛明蘭正領著盛長林用膳。 房媽媽為盛家祖母佈菜,劉媽媽為大娘子王若弗佈菜,侍女喜鵲為盛如蘭佈菜,小桃為盛明蘭佈菜,一個四歲左右,圓臉大眼睛,小梨窩的漂亮小姑娘,學著侍女喜鵲和小桃的樣子試著給盛長林佈菜,期間奶孃單媽媽還時不時得上來幫忙,時不時退到一邊跟自己兩個兒子程大程二交代幾句。程大8歲,程二6歲,他們一個是盛長林得隨行小廝,一個是伴讀書童。 盛家祖母看著有兒媳婦和孫子孫女陪著用膳,自然欣喜,她微笑的問道:“林哥兒身邊的是單媽媽的女兒吧?確實是好,可有名字?” 大娘子王若弗看向奶孃單媽媽,微笑的說道:“在母親身邊,不必拘謹。” 奶孃單媽媽點頭稱是,之後施禮回答道:“回老太太話,是奴婢的女兒,如今她是七哥兒身邊的貼身侍女,做得不夠好,正跟葳蕤軒的眾位媽媽嬤嬤們學習,至於名字,我們莊戶人家,只是叫她三丫兒,想著名字將來由七哥兒來取。” 盛家祖母點頭,和藹的說道:“柏兒身邊的侍女名字多為文房四寶,楓哥兒嘛,寶兒,媚兒的,不好聽,墨蘭身邊的侍女名字都是些花花草草,如兒喜歡鳥兒,所以有了侍女喜鵲,雲雀,明兒有侍女小桃。確實得按各自喜好。小七呀,你給你身邊的侍女起個什麼名字啊?” 盛長林聽到盛家祖母問話,只見他起身,直接去餐桌後面的桌案上,拎起一大串新鮮荔枝,跑到盛家祖母身邊,摘下一顆最大的,遞給祖母,說道:“祖母,吃荔枝,嶺南來的,最為新鮮,孫兒聽二哥哥背過詩句,嗯……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說著,他又給大娘子王若弗,五姐姐盛如蘭和六姐姐盛明蘭分發荔枝,連身邊的奶孃單媽媽,房媽媽,劉媽媽,程大程二都有,最後把3.5顆荔枝都交到單媽媽的女兒手裡,嘿嘿笑道:“你以後就叫荔枝,六姐姐身邊有小桃姐姐,我們都是愛吃的,哈哈……” 這下可把在場的眾人都逗笑了,六姐姐盛明蘭羞紅了臉,拉過自己親弟弟,一雞腿塞到他嘴裡,生怕他再說出什麼關於自己的話來。 大娘子王若弗呵呵笑道:“母親,有這麼個小人精兒在身邊,您是不知道,每天換著話樣兒來哄你呀。這不,給侍女起個名字,先發果子,透著孝順,仁愛,再說詩句,嗯,他就聽一次他二哥哥背詩,居然記住了,我都不知道啊。 還會調侃他親姐姐了,這孩子,我是拿他沒辦法嘍。成天瘋跑,上次華兒來家中,拉著他大姐姐跑了一天,用膳的時候,華兒說,比在袁家管家都累,呵呵,您說是不是該把長林送去玉清觀?” 盛家祖母放下筷子,思索片刻,道:“林哥兒剛過了生辰吧?送去也好,探探路,也許用不著咱們太過操心呢?先不說去學道悟道,拜師這些事,我們盛家聽那紫衣道士的安排就是,不過得派幾個得力的人陪著吧? 單媽媽的兒女得去,但他們兄妹三人年紀也不大,指著他們照顧長林,不妥,年紀大的嬤嬤媽媽得有兩個吧,照顧膳食,年紀大的侍女也得有兩個吧,照顧起居,再派兩個年紀大的小廝在道觀外候著,報信兒,採買,跑腿兒都需要人手。 要老婆子我說,大娘子你就當給小七提前立院子那樣準備,這些還都是帶去道觀的,程家三兄妹,邊學,邊用,單媽媽回頭去莊子裡挑幾個機靈的,從公中出一輛馬車,聽用。 咱們盛家得把面子做足,別管玉清觀如何安排,大不了用不上,打發回來就是,大娘子且聽老婆子我如此說,你呢,跟你家官人去商量,你看呢?” 大娘子王若弗聽著盛家祖母的話,心裡盤算著,最後跟身邊的劉媽媽一對眼神,見對方點頭,大娘子王若弗呵呵笑道:“還是母親想得妥帖,面面俱到,如果要兒媳去做,定沒有母親您說得如此周全,兒媳多謝母親,也替小七多謝他祖母為他謀劃。” 盛家祖母擺手,呵呵笑道:“大娘子不必如此客氣,都是為盛家著想嘛,咱們呀,一勞永逸,省得總是查缺補漏的太麻煩。” 就這樣,盛長林的學道悟道之路,基本定下,大娘子王若弗與盛家主君盛紘商量,盛紘自然是全都答應,母親想得比他們夫妻周到多了。 月餘後,黃道吉日,宜求學,宜搬遷,宜動土。 汴京城外,玉清觀! 盛家主君盛紘和大娘子王若弗,帶著盛家一群人浩浩蕩蕩的來到玉清觀門前,無論知道,還是不知道他們所為何事的香客們,都沒見過如此陣仗。 只見玉清觀正門內,一身穿紫衣的道士,身背長劍,手拿拂塵,微笑的看著盛家人前來。 紫衣道士看到大娘子王若弗,先是呵呵笑道:“這位大娘子,我們又見面了,呵呵,想必你身邊的人就是你家官人吧?盛大人,令郎今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