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7部分

兩分鐘!

這種神話恐怕只有電影裡才會有。而且並非是因為影片中要強調手術醫生的技術高明才故意縮短時間,大部分都是為了避免影片的沉悶所做的節奏安排和膠捲的節省使用罷了!

雖然之前已經看過謝克給佟文傑開顱,但朱明和王磊還是再次震驚了!

和淺淺的頭皮與頭皮肌層不同,頸部的肌肉、筋膜的層次與交錯是相當複雜的。

頸椎旁肌一般可分為三層,最淺層為斜方肌,中間層有頭夾肌和頸夾肌。而最深層則可再細分為三個部分,分別是淺層的頭半棘肌、中間層的頸半棘肌和深層的多裂肌與迴旋肌。

所謂的斜方肌,實際上就是從頸部一直到背部擴張的最大塊的肌肉,它還有個名字叫僧帽肌。主要作用是在手運動的時候帶動肩胛骨處的肌肉。

而頭夾肌則位於斜方肌的下面,沿著椎骨的後面向上延伸一直和後頭骨的外側連線起來。如果兩側同時收縮,就能起到使頭向後仰的作用。如果僅僅是一側收縮,就可以使頭部向著那一側轉動。有時候如果碰到肌肉痠痛,頸部無法動彈的話,就是這一塊肌肉罷工造成的。

頭夾肌是中間層肌肉,距離脊髓神經血管已經非常近,在謝克的研究和分析中,它正是作用於“肌肉抑制型副交感神經叢麻痺症”的肌肉之一。

頭半棘肌是在頭夾肌下面的肌肉,大概上是呈垂直的上下走勢,和後頭骨與椎骨後的外側連線起來,起到讓頭部向後仰的作用。由於它是和後頭骨、椎骨相連的,所以謝克猜測這塊肌肉如果僵硬或者異常的話,有可能是引起頭痛的兇手。

像頭夾肌和頭半棘肌這樣的肌肉,雖然處於中間層和深層,不是平時一摸就能摸到的,但都是非常重要的肌肉,可是很多醫生根本就不知道!

不是他們的解剖學沒有謝克學得好,而是光將模型和圖譜背下來,根本無法與現實中的*聯絡起來。

也許對於這個肌肉的名字他們並不如何陌生,可是在切開面板和筋膜之後,讓他們一一將這些肌肉指出來,恐怕他們就要傻眼了。

不僅僅是無法認出這些肌肉的位置,它們的作用也常常都被大家忽略了。

謝克在學解剖的時候,可不是被一下各種肌肉和圖譜而已。

他非常認真地將每一塊肌肉的起始和終止點都連起來,每一塊肌肉的形狀和走勢,他都是用3d的思維來想象和記憶的。而肌肉的作用,除了背書之外,他還必須想明白為什麼。

其實解剖學的起源,除了弄明白人體構造之外,最重要的就是想知道為什麼。這個骨頭為什麼這樣長,那個血管為什麼那樣分佈。人類的演化使得小到基因大到骨骼器官,都在發生改變。而這種改變的意義和目的,就是人們最想得知的奧秘。

很多醫生認為那是科學家的工作,而自己只要按圖索驥便可。但實際上如果少了探尋的意味,就往往會忽略掉許多重要東西。就比如說頸部的這些不怎麼引人注意的肌肉。

所以謝克的這種驚人的速度和效率,除了他本身具有特殊的天賦以外,和他平時學習的積極性也是密不可分的。

回到術中,朱明和王磊還沉浸在驚奇中。

眾人都以為這個工作需要足夠的時間,所以在他打完切口的時候都有種如釋重負的感覺。

然而不等他們把這口氣消化了,謝克的進度已經快進到了讓他們不得不再次提起心的地方。

謝克的速度和動作嚇壞了朱明等人。

可是切口顯露出來的清晰視野讓他們不得不服,無血操作!

極度標準的中線和完全沒有出血的筋膜,以及被遊離到一邊形成一股股一縷縷絞繩一般的肌肉,這一切彷彿謝克正在解剖的不是真實人類,而是人體模型一般。

怎麼會有這種醫生,簡直可怕!

如果解剖也有世界錦標賽的話,謝克肯定是妥妥的冠軍。

再沒有聽說過有傷害度如此之小的解剖了。

分叉的棘突,形狀就像是一個球形,如果沿此切開的話,可能會誤入椎旁肌肉組織,所以必須仔細從骨膜下剝離。

分離過程中可能會遇到淺表靜脈叢,如果不小心出血就需要可用電凝燒灼。

謝克的手指也不知道為何會如此靈活,從頭到尾幾乎沒有用過電刀。

在每一個節段透過骨膜下剝離肌肉暴露出棘突、椎板、側塊和關節突關節。

照理說,多度解剖或外側剝離可能會損傷到神經根和椎動脈,它們位於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