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面試之後是很看好兄弟二人的,組織關係都留在了中央,這是一般人很難有的待遇,兄弟倆的起點都很高,關係在中央,地方去鍛鍊,這在哪個時代,都是要重要的意思。
蘇洵同志也走運了,生得兩個兒子,進士及第不說,制科也考得好,面試也讓老皇帝喜歡,所以蘇洵也受到了皇帝的召見,老皇帝感謝蘇洵同志為國家培養出來的這麼兩個好兒子,也聽說過蘇洵的許多大才名,還給蘇洵封了個官。
這事鬧得,蘇洵多少有一點父憑子貴的味道,當然也有他自己才名不低的原因,蘇洵也封了個秘書省校書郎,還有真正的皇差,負責編修《太常因革禮》,也就是大宋朝禮節行為規範,這東西是一個很複雜的玩意,上到祭天,下到每一個品級的官員,還有百姓,天地君親師,所有人與人之間關係的禮節,都進行一次官方規範化規定。
這一家子,是真的徹底在首都安家立業了。
此時起,這大宋文壇,從此有了一個蘇門。蘇門之下,從者極多,名垂青史的有才者,也出不少。
蘇軾去鳳翔府上任,甘奇一直送到城外驛站住了一夜,大醉而起,又送數里而去。
蘇轍,本來想留在京城不下地方的,歷史上他也並未真的去商州上任,因為之間還有一些曲折之事,卻是甘奇的到來,興許改變了許多東西,蘇轍也順順利利去商州上任軍事判官了。
蘇洵,每日在秘書省修書。
天下的宴席,就是這麼聚散離合,蘇家兄弟,又都走了。
時代似乎進入了大變化的時候,頭年又有一個老臣陳之中去世了,這位曾經也是宰相。
如今曾公亮是樞密使,張昇、孫拚為參知政事,歐陽修升官了,樞密副使,與歐陽修一起升為樞密副使的還有陳昇之與趙概。
邕州又打起來了,小打小鬧,這回倒是不需要朝廷千里迢迢發兵去鎮壓,鄰近州府各自調兵。
有一個好玩的小典故叫作“錯把馮京當馬涼”,這個故事裡的馮京,此時接任了知開封府,這個人可了不得,他是歷史上極其少見的所謂“連中三元”之人,從舉人考試開始,到禮部會試,再到殿試,全都是第一名。整個科舉歷史一千多年中,連中三元的人只有十三個,馮京就是其中之一。仕途極其順利,從高中進入官場,到知開封府,僅僅用了十年時間。也就是說他考上公務員之後僅僅用了十一年,就從基層混成了首都市長。也是坐著火箭升官的。
對比之下,比如現在的樞密使曾公亮,未來也會是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他從考上公務員到知開封府,整整用了二十七年。這才是正常速度。
馮京這個人,不被韓琦所喜,韓琦僅僅就因為他在京城裡當官,竟然連續幾個月都不神門去拜見他這個宰相,所以韓琦覺得馮京過於傲慢。不過馮京倒是有富弼罩著,富弼就是他的岳父,富弼為這事還專門讓馮京去給韓琦道歉。
馮京給韓琦解釋道:“韓大相公您是宰相,我一個小官不敢隨意攀附,以免別人汙了您老的名聲,我這是為您老考慮,不是傲慢。”
這話說出來,也不知韓琦對馮京是個什麼看法。不過馮京後面有富弼,韓琦也不能拿他怎麼樣。
只是,現在富弼七八十歲的老孃又死了,得守喪了。
這就有點尷尬了。
連中三元的馮京,名頭甚大,為官倒也沒有什麼過錯,韓大相公自然也就要對馮京動手了,位高權重的韓大相公的眼中,可不是僅僅只有一個甘奇。之前富弼就退居二線了,如今又直接守喪去了,家中連宴席都不能開,幾乎不見人。
馮京這種前途無量之人,又不是韓大相公的親信,還得罪過韓大相公,自然就得想辦法讓他滾蛋,不然開封府這等重要職位,落在馮京手裡,韓琦是怎麼都不舒服,不說馮京得罪了他。就說宰相更替,權勢自然也要隨之更替,舊宰相的親信,在新宰相這裡,自然是得打發一下的。
找個罪名治罪,倒是不至於,畢竟馮京是富弼的女婿,不能太過撕破臉,一紙調令讓他去外地就是,不要留在中央。
這一日上朝,韓琦自然得說這件事情,便開口稟奏:“陛下,臣聽聞太原知府空缺,太原乃四塞之地,也是北邊屏障,還是沃野之土,邊防重鎮,當擇一良才上任太原,一來修繕邊關城池,二來督導軍備,三來也要開始商稅改革之事。還請陛下定奪。”
老皇帝點著頭,問道:“可有備選之人推薦?”
韓琦立馬開口:“開封府馮京,歷來才德過人,堪當此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