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覺得濱海作為一個經濟特區,就現在這發展水平,他們會甘心麼?”
聽了老黃的話後,劉暢笑了笑看向他。作為一個重生人士,他比老黃多了太多的見識了。
因為他經歷過未來,所以有些東西老黃看不到,劉暢卻能清楚的知道。
說實在話,劉暢一直覺得濱海就像個扶不起的阿斗一樣,國家花費了那麼多的資金和資源砸了進來,這個城市依然沒有匹配出他應該有的地位。
作為最早的經濟特區,在劉暢的印象中,這個城市除了後來房價升的很快,其他方面真沒什麼出色的地方了。
比如自己站的這片地方,往後就會發展成一個國家性的大港口,各種石化石油工業會聚集到一起來。
除此之外,東邊還會有一個國家高新開發區,加上原本的青華科技園和景山科技園,以及金鼎和灣灣科技園,這也算是名氣夠響了。
而西區的另外兩個地方還有一個國家航空科技園和一個國家經濟區,加上那個橫跨三地的大橋,愣是沒讓這個城市發展起來。
反而是把一些工廠遷了出去,搞了一大片的房產出來。然後每個小區一半的住戶都不到,天天喊著最適宜的旅遊居住城市,結果反而把市區的經濟搞的冷冷清清。
儘管如此,市裡的那幾條小路還經常鬧著塞車堵車。本來就節奏不快的城市,被這一堵後,節奏更加快不起來了。
這是劉暢重生的時候濱海的情況,往後能不能發展起來,這個誰也說不準。不過就劉暢自己的感覺,覺得這個城市的侷限性太大了,錯過了最好的積累階段。
後面想發展,估計還得靠國家的各種政策幫扶才行,就濱海自己發展,恐怕業就那樣。除了上馬一大堆的地標性工程來吸引人,其他方面總感覺沒什麼優勢。
劉暢跟老黃過來西區來看,還真只是過來看看。他沒搞房產,所以這裡往後會有什麼經濟區什麼經濟區,對他來說,都沒什麼意義。
在劉暢眼裡,所謂的經濟區其實都是在為房產服務,這個地方的經濟真感覺不怎麼樣,人太少了。高階人才留不住,低端人才生存不下,高不成低不就,也就那樣。
倒是老張,按照劉暢的建議,在橫琴那裡買了不少地,然後又在唐家和金鼎搞了不少地。到時候國家開發區和經濟區一出來,那地價坐火箭一般就升了起來,穩掙。
“不甘心又能怎樣?他們沒有抓住最好的機會去發展,錯過了開始,後面自然全部跟著跌了下去。當初老史過來這裡發展,生生的把老史拖垮,逼著老史離開。你說這樣的地方還有多少人願意過來?連自己的名片都穩不住,這樣的地方發展也就那樣了。”
老黃對於濱海似乎並不怎麼看好,不過他說的話確實有那麼點道理。不過這些東西流暢不是很瞭解,所以他也不會去評價什麼。
太高層次的東西了,自己這種平頭老百姓也不瞭解。
“呵呵,那些太遠了些,跟我們沒有多大的關係。不過這裡往後要是發展起來,你覺得他們對電力的需求會不會很大?”
劉暢沒有跟老黃去扯那些空穴來風的事情,而是指著眼前的海灘問道。這裡以後就是一片港口經濟區,自然需要大量用電。如果新能源的一些應用能夠大力普及起來,對這片地區的發展也很有好處。
“這個也得看濱海的領導們怎麼想,新能源公司就在濱海,能不能發展壯大起來成為濱海的一個響噹噹的牌子,還得看他們怎麼想。”
老黃沒有回答劉暢的話,這裡怎麼開發,怎麼發展,全都在領導的想法中。如果領導沒有讓企業壯大的想法,企業有什麼東西也很難推廣。
特別是對於這種對公共裝置依賴性很強的專案,更看重這些。所以老黃跟劉暢想的不同,他更希望新能源公司能夠在汽車應用上發展起來。
因為那個不完全需要依靠政府,只要能做出合適的東西出來,民用市場也很大。而風力發電也好,太陽能發電也好,民用就沒那麼廣了,除了往外走出去。
外面的市場很大,很寬廣。新能源能不能走出去,這個老黃也沒辦法肯定,畢竟搞這些也不止這一家公司。
“走!找個小村莊的飯館去吃點東西吧,聽說這裡有些本地菜做的挺不錯。”
在海邊聊了會,天快黑的時候劉暢看到路邊的一個村莊旁有個海鮮餐廳,便笑著跟老黃打了個招呼。反正劉暢回去也是在外面吃飯,還不如在這裡吃了。
這時候的西區根本就沒什麼人氣,特別是靠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