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日,秋高氣爽,風和日麗,皇帝,回京了。
李治是高興的,當然,只侷限在臉上。
明德門外,百官齊聚。
天子車駕漸行漸近。
“恭迎陛下德勝歸朝。”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李治與百官一同行禮。
李泰先下來,他眼露雀躍,深呼吸一口,貪婪愜意,藏也藏不住。
李治抬頭瞥了眼,一閃而過陰冷,與皇帝同乘一輦,還堂而皇之的受百官禮,真是放肆。
張阿難攙扶著李世民露面,沒有過多寒暄,皇帝換乘寶馬,沿著朱雀路,向著皇宮去。
清水撒路,黃土漫道,禁軍站在兩側,隔離著百姓。
呼喊聲不絕於耳,多為皇帝萬歲或者大唐萬勝。
帝都子民們興高采烈的,對李世民表達敬拜之餘,也都好奇的看著被用繩子像串糖葫蘆一樣束縛起來的高句麗王公貴族們。
皇帝保持著恰到好處的笑容,昂首挺胸的走在最前,絲毫不怕會有什麼暗箭。
也是,在這長安城中,誰敢會對皇帝不利呢,怕是暗器剛剛掏出,就被百姓給壓成肉餅。
到達朱雀門,鴻臚寺早已將各藩國留駐長安的使節喚來。
一場盛大的閱俘,不失為宣揚武力的絕佳方式。
看著灰頭土臉的高句麗人,各國使節無不心慌,尤其是吐蕃人。
對唐軍越境四處殺戮,松贊干布大為憤怒,意欲興兵找回點臉面,暗令吐蕃使節多多刺探軍情。
可此時,唐軍的耀武揚威和不可一世,令吐蕃使節只想,還是儘快往國內去書,好好勸一勸自己大王吧,唐軍惹不起啊,別場子沒找回來,臉再被按在地下摩擦了。
閱俘後,各國使節和文武百官散去,李世民不得歇,換上一身便服,將三省六部各卿喚去兩儀殿,開了一場小朝會,倒也不是商議什麼大事,就是了解離京這段時日朝中都發生了什麼。
對於李治推廣新式耕犁,李世民給予了高度表揚,尤其是採取訂購而不是令工部仿製,更是大誇特誇,言其有智慧。
李治高高興興的,將一眾璽印歸還,這代表著卸下監國之責,把權利還給了皇帝。
“父皇,兒臣”李治頓了頓,然後跪下,“兒臣有錯,請父皇責罰。”
“你做錯了什麼?”
“兒臣聽信小人讒言,誤以為大哥要與衛國公謀亂,莽撞行事,夜圍衛國公府,致使流言多有傳頌,傷了衛國公和大哥聲名,兒臣知錯。”
李世民看著,不以為然,淡淡道:“你年紀尚輕,又是第一次監國,感覺干係重大,莽撞唐突,也情有可原,算不得什麼,起來吧。”
沒有責罰就算了,連訓斥都沒有,李治並不覺得開心,他和長孫無忌一樣的想法, 認為這樣的淡漠,並不算是好事。
眾人散去,皇帝開始暗暗琢磨,李治為什麼要推廣曲轅犁。
這作坊,是李承乾的,就算要推廣,又為什麼要給錢。
作為一名政治鬥爭老手,李二陛下很清楚,敵對者之間能互惠互利,那麼這件事情,必然能產生比拖後腿更加大的利益來。
事出反常必有妖,李世民令張阿難去查,結果也沒查出個什麼來。
柳奭將假賬做的太好了,賬面上訂個十幾萬套,實際少個幾萬套,所缺可以說丟失或者損毀,將曲轅犁下發給各個州縣,運輸過程中有點損耗,實在是再正常不過。
不過,想到大理寺的稟報,言之出了個奸商,借用放貸坑害了不少商人,雖然用文字遊戲躲避了律法,但造成的影響極其不好,有傷風化,孫伏伽建議將這奸商拿了,以正風氣。
李世民想到這事,多了個心眼,又讓張阿難去找這奸商,可將長安裡裡外外尋了一遍,也沒搜到王幸才一根毛,他像是人間蒸發了,無影無蹤。
林中谷,李承乾拎著沉甸甸的盔甲,大為滿意,他令劉魏留下,讓杜愛同調撥給幾人,負責護理這些甲冑,刀箭,震天雷,也都準備妥當。
拳頭,就是力量,李大郎現在感覺很有力量早就準備好的殺器,可以祭出了。
晚上,皇帝在太極殿設宴,百官齊聚一堂,李治淺淺笑著,深邃的眸子投在酒水中,流斥著異光。
城西,暮色下,一隊千牛衛走出,突然,前方黑影閃爍。
“什麼人!”伍長舉著燈籠,大喝一聲。
黑影驟然向前奔去,千牛衛不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