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張少傑在廣州闖蕩的時候,寶龍電影的發展也是一曰千里。除了香港寶龍走到的是大製作路線,徐克擔綱導演,投資700萬港元拍攝《六指琴魔》之外。
臺灣寶龍電影公司也投資300萬新臺幣,邀請新銳導演侯孝賢製作《小畢的故事》。
《小畢的故事》原本是臺灣女作家朱天文寫的一部同名小說。因為,寫作這部小說的時候,朱天文恰巧遇到了臺灣新導演侯孝賢,以及攝影師陳坤厚。
而侯孝賢閱讀過《小畢的故事》後,對於這部小說改編電影大感興趣,一直有意為這部電影找合適的投資商。
說起來,侯孝賢在臺灣電影界,也是一個了不起的人物。78年出道的侯孝賢,最初是編劇身份,寫了《桃花女鬥周公》、《早安臺北》、《我踏浪而來》等電影劇本,在臺灣編劇中,也算是名聲鵲起。
而侯孝賢在1980年首次擔任導演,拍攝了愛情電影《就是溜溜的她》,居然居然斬獲了1000多萬新臺幣的票房,不免成為了臺灣導演中的新銳黑馬!
侯孝賢屬於既較好又叫座的成功導演,不但經常獲得不菲的票房,而起在國際上眾多的電影節上斬獲的獎項也是不少。這種潛力黑馬導演,如果是到了90年代,自然是人人拉攏的香饃饃。但是現在才是80年代初,侯孝賢才導演過一部電影,使得業內並不認為這個一炮而紅的導演能夠一直紅下去。
而在侯孝賢決定拍《小畢的故事》這部電影之後,四處拉投資,但是大多數電影公司只願意投資100萬新臺幣以內,而不願意投資更多。
失望之餘的侯孝賢拿著劇本找到臺灣寶龍電影公司,試圖說服臺灣寶龍投資300萬新臺幣用於拍片。
臺灣寶龍將拍片的計劃彙報給總部,古龍無所謂的批示——這樣小成本投資,決定權完全由臺灣分公司自主決定,無需一一請示!
臺灣寶龍電影與侯孝賢的合作,自然順利達成。
打發了臺灣分部的請示,古龍原本計劃最近一段時間抽空將《名偵探柯南》的第一集寫出來。
然則到了8月初,代表內地政斧資本的銀都機構電影公司,以及韓國、加拿大、英國、澳大利亞等等各大地區的電影發行公司,紛紛踏破門檻,前來商議電影的合作問題。
海外的合作,古龍全部推給了嘉禾公司處理,因為嘉禾公司處理國際上的電影發行經驗更豐富。
而古龍則是親自招待了銀都機構電影公司的發行部門經理何清欣。
“何總,貴人事忙,今天居然稀客,到我們這家小公司來考察工作呢?”古龍笑道。
“相比你們風頭正勁的寶龍,我們才是小公司吧!”何清欣補充道,“《大唐雙龍傳》這等揚威國際的大片,我們銀都機構可是拍不出來的!”
銀都機構可是一個了不起的電影公司,早期在50年代的時候,並不是一個統一的公司。而是由長城、鳳凰、新聯等等一堆的老牌左翼電影公司組成。事實上,這些公司的資歷之老,比起邵氏毫不遜色。但是,在邵氏、嘉禾、新藝城等等新銳公司崛起之後,這些老牌的電影公司紛紛因為經營不景氣,難以支撐。
於是,原本是協調這些左翼電影公司的銀都機構,直接開始受命重組香港多達20多家左翼電影公司,組成了全新的巨無霸——“銀都機構電影公司”!
與其他的香港電影公司不同,銀都機構雖然一直是在香港創業、紮根,但是這就是一家百分之百的國企,直接受到中央政斧遙控。因此,銀都機構得天獨厚,擁有通暢的內地發行渠道。
古龍苦笑道:“你們銀都機構的電影,能夠在十多億人口的大陸市場發行,這一點就足以讓香港所有的電影公司羨慕死!”
何清欣微笑道:“其實,我們也是有意與你們合作,將《大唐》上報給文化部門稽核一下,如果不存在嚴重的政治問題,應該可能在內地上映的!”
“真的?”古龍不由的感覺到有點興奮。
雖然,80年代的中國電影並未實現院線制,總票房規模也不太透明。但是,這年頭,大多數香港電影公司都知道,只要能夠在內地成功發行,票房分紅總是驚人。
古龍與何清欣經過了一番的磋商,商定了一份合作的協議。由銀都機構擔任《大唐雙龍傳》電影版內地發行商。《大唐》在中國內地的電影票房分紅收益,銀都機構與寶龍電影公司各自拿50%!
票房分成利益要給銀都機構一半,這也是無奈是事情。
畢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