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4部分

上來講,確實是這樣,但是我要說的是,德意志高於一切,在國家利益面前,每個德國人犧牲一點都是值得的,德國要復興也必須有人付出,希望您能跟國內的人商量一下,就算是為了德國。”

中國發現了儲存量三億噸的鐵礦,而且是一位對德國頗有好感的軍閥的領土內,訊息很快就被某種途徑上報到了希特勒那裡。

希特勒剛剛當上德國總理沒有多久,現在他雄心勃勃,準備實現他復興德國的這一偉大計劃,而擺在他面前的卻是有很多困難,但是最困難的事是德國的資源和人口,這一直是德國的軟肋,一戰其實德國前線並沒有戰敗,而是德國的資源生產的速度跟不上消耗的速度,前線計程車兵缺乏子彈和炮彈,後面的民眾缺乏糧食和衣服,加上猶太人報復當年俾斯麥趁著普法戰爭期間將羅斯柴爾德家族趕出了德國,現在有一個這麼好的機會,猶太人自然不肯放過去,這也是為什麼二戰德國人為什麼那麼曾恨猶太人,同時向猶太人舉起了屠刀。

第一百四十四章 希特勒的干預

世界早已被瓜分完,美洲,美國人不允許任何國家指染,剩下的就是英國、法國、蘇俄的殖民地和本土,世界上已經沒有什麼東西留給德國了,要是德國有英法美那樣龐大的市場,還用的著發動一戰嗎。

世界上只有中國有德國需要的一切,那裡有龐大的人口,能夠消費大量的德國產品,那裡有豐富的資源,能夠滿足德國的需要。

在1930年,中國是德國在遠東最大的貿易伙伴。當年德國與中國的貿易額為3。475億帝國馬克,而同日本的貿易額為2。34億帝國馬克……德國的油脂工業原料幾乎完全依賴東北的大豆出口,德國工業對於中國出產的鎢砂、銻、錳、錫、豬鬃和桐油也有大量需求。

1933年,因大蕭條的影響,中德貿易比1930年和1932年略有下降。雖然此一時期中國的工業化程序由於各個利益集團的衝突而陷於困頓,但是德國的工業界、進出口商和國防軍都想從中國工業的發展中獲得利益。

直到九一八事變前,中國工業化的進展並不順利。九一八事變讓滿洲變成了日本的傀儡國,並直接導致中國的工業政策重心朝向以抵抗日本侵略為目的的軍事和軍備工業發展。它刺激中國經濟走上一條以國防為中心的發展路線,鞏固了蔣中正在中國的統治地位,加速了中國的工業化程序。

九一八事變爆發後,德國魏瑪共和國吸取當年三國干涉還遼導致德日關係惡化的教訓,以及凡爾賽和約中關於禁止德國參加解決國際問題的條款,對中日衝突採取中立的政策。其基本立場是,中日爭端應該在華盛頓會議及《九國公約》的框架內解決。但是德國軍事顧問在中國的存在不可避免地遭到日本指責。

滿洲國成立後,日本駐德大使小幡酉吉多次拜訪德國外交部,尋求建立在滿洲的合作關係。由於德國對滿洲大豆的需求依然非常迫切,因此採取了與日本合作的態度,與滿洲國政府簽訂了有關工業品和大豆貿易的德滿協定,違反了國際聯盟有關“國聯成員國不得承認滿洲政權”的規定,從而惡化了中德關係。

1933年,納粹黨掌權,使中德政策走向變得清晰。在納粹黨得到權力前,德國對中國的外交政策頗為矛盾。魏瑪共和國的外交部長曾敦促德國應在東亞政策上保持中立,不鼓勵國家官員和工業家一同直接參與和中國政府的事務上,負責德國出入口的部門也憂慮這會把它們作為賺取厚利的中間人角色中剔出。另一方面,新政府的戰時經濟政策要求徹底動員全社會,並儲存原材料,特別是軍用物資——例如鎢和銻——這些都是當時中國能大量提供的原材料。德國軍工業對鎢砂的需要尤其迫切,因此,由那時開始,獲得中國的原材料就成為德國對中國的外交政策一項主要的因素。

所以當希特勒知道那個神秘的中國軍閥王九齡哪裡居然發現了儲藏量三億噸的鐵礦,希特勒覺得這是個好機會。

歷史上因為東北淪落日寇之手,德國除了南京國民政府,也就沒有再與其他軍閥合作,王九齡自從一二八淞滬抗戰就被希特勒所知,只不過那個時候印象並不深,作為一個要掌控德國,帶領德國復興的人,他每天都會關注其他主要國家發生的大事,這涉及到德國的利益。

就在希特勒已經忘記王九齡的時候,王九齡一下子異軍突起,每每都能幹出驚天駭地的事情,讓希特勒將王九齡印進腦海的事情是王九齡說他明年就能當上德國的元首,開始他也是像其他人那樣一笑了之,不過後來想想這個年輕人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