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部分

¤╭⌒╮ ╭⌒╮歡迎光臨

╱◥██◣ ╭╭ ⌒

︱田︱田田| ╰……

╬╬╬╬╬╬╬╬╬╬╬╬╬╬╬版 權 歸 原 作 者

(。 … 手機訪問 m。)歡迎光臨本站下載更多的全本TXT小說

《我知道的老兵故事》 作者:王外馬甲

第一章

中國的老兵,與西方意義的老兵是有些不同的。

美國五星上將麥克阿瑟在美國國會的最後一次演講中,極為煽情地這樣表述自己幾十年軍旅生涯之後的引退——“老兵永遠不會死,他們只是悄然消逝”(Oldsoldiers never die; they just fade away )。

麥克阿瑟的這段話,已成經典,沒有人記得它的出處是一首西點軍校軍歌的歌詞。

歷史學家們認為,這位將軍雖然虛榮、傲慢、缺乏政治頭腦,卻無疑當得起自己這段話。在萊特島,老兵麥克阿瑟在第一線的戰壕裡漫不經心地行進,對面日軍狙擊兵的子彈只是運氣不佳才沒有打中這個“最大的目標”;在菲律賓,日軍的自殺飛機撞中麥克阿瑟身邊的軍艦,爆炸和慘叫混成一片,正在為他測試心律的醫生卻感不到他脈搏的一絲變化。

出身名門而又忠誠地步入戰場,在血跡中建立自己的功勳,而後可以掛著國會勳章在別墅中回憶殺伐的榮光,麥克阿瑟是西方軍人的典範。在大腹便便的國會議員們中間,老兵麥克阿瑟的這段話,帶著沙場的浪漫,也帶著男人的自豪。

然而,假如你帶著這樣的印象,去看望我們自己的老兵,你會感到自己的感覺被刺痛。

我曾接觸過許多老兵,有紅軍時代入伍的,有抗日時期參軍的,還有抗美援朝戰場下來的。他們的一個共同特點,是對當年血與火的戰場保持某種沉默。

許多次以後,我漸漸理解他們的心靈。

在他們的心中,功勳、獎章、英雄、榮耀,不過是過眼雲煙,在他們的心中,自己並不是戰爭的勝利者,而是戰爭的倖存者。

“打仗不好,真的,打仗不好。不管什麼事,再難也難不過打仗,再狠也狠不過打仗”——作者採訪的中國老兵老鄧這樣開始他對戰場的回憶。

我也曾在河北烈士陵園和一個守陵的老人傾談良久,他熟悉這裡的每一塊墓地,如數家珍地回憶著一個鍋裡攪馬勺的老戰友們。“如果不打仗,我媳婦本來是他的。”老人指著其中一塊墓碑,微笑著略帶哀傷。

老人的唐山腔柔柔的,怪怪的,讓人想起趙麗蓉老太太。他戴著一頂褪色的綠軍帽,帽簷已經軟了,左手提著一隻水桶,腋下夾著一把鐵鍬,渾身上下看不出一點軍人氣概來,我甚至有點兒懷疑他是否真是這裡威名赫赫的英雄們的戰友。

當要回去的時候,我伸出手去和老人告別。老人友好地放下桶和鍬,伸出手來。

這時,我才忽然發現,老人右臂的袖子,在肘部以下空空蕩蕩。

“您……您的手?”

“在冀中十八團的時候,大清橋伏擊戰,鬼子砍的……他砍了我的手,我砍了他的頭……”

依然是柔柔的唐山腔。

當老人和我告別,走回陵園的時候,那身影和街上任何一個普通河北漢子沒有任何兩樣,悄然消逝在人群裡。

那一刻,我忽然驚醒,就是這些出身於貧瘠的土地上,世代貧窮,夢裡也不曾見過別墅和國會勳章的中國老兵們,在抗戰中用自己的身軀築起了血肉的長城,也是這些叨唸著“打仗不好”的中國老兵們,把美國老兵麥克阿瑟將軍像趕鴨子一樣趕過了三八線。

他們都是最普通的中國人,一如我們的父兄。

普通的中國人不喜歡打仗。

他們沒有讀過多少書,參軍也不是為了功勳和榮耀。

他們在放下槍以後,幾乎是以欣喜的心情奔向自己的土地,他們本來就是老百姓。

他們為什麼而戰?

在這部書中我們可以找到答案:

一個大鬍子日本兵拿著根硬木秤桿,見人就打。那時候,豫中的男人大都剃著光頭,秤桿敲在腦袋上“噼啪噼啪”的響,逗得其他鬼子哈哈大笑。打到羅大扁擔頭上,秤桿斷了,鬼子兵就端著刺刀在他頭頂上來回猛挫,老頭的頭皮刺爛了,鮮血順著脖子往下流。人們又氣又怕,可是誰也不敢反抗。

舞陽縣“慰安所”裡有四五十個慰安婦,大多是從北平、保定抓來的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