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兵力空虛,蘇維埃政府又一次走到了懸崖的邊緣。
請求與華國和談,那是肯定的,那麼多的兵力,就算是俄國,也折損不起。作為戰敗國,要被割肉放血,也是顯而易見的,才剛剛敗給華國的日本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列寧並不後悔利用了日本,不過,從日本的事件中可以看出,想要讓華國鬆口,絕對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那麼,要怎樣與華國討價還價,他們自身能夠接受的底線是什麼,就需要好好考慮一下了。
俄國畢竟與日本不同,雖說這批兵力對於他們來說十分重要,但他們所面臨的境況到底沒有日本那般嚴重。日本被圍了首都,對於華國提出的要求,根本沒有考慮的餘地,只能全盤接受,否則,就有亡國的危險。而俄國雖說因為這一次的戰敗免不了傷筋動骨,但確實還沒到有亡國之災的地步。
不久後,俄國使者帶著來自莫斯科的指令來到了蒙古,與華國使者進行會談。在此期間,華國提出了休戰的條件,不說別的,只是鉅額賠款這一條,就讓俄國使者難以接受。華國使者卻堅決不肯讓步,他們在來之前就已經被交代過了,這一次務必要在保住華國權益的同時讓俄國真正嚐到肉痛的滋味,以後不敢再輕易的打華國的主意。
雙方之間的談判進入了僵持階段,那些俄國俘虜們一時之間自然也不好處理,於是他們就受到了跟日本俘虜同等的待遇,被拆散了發配到各個需要搞基建的地方去幹苦力去了。
華國軍方覺得,他們也不能夠每天什麼事情都不幹,把時間全部浪費在一群俘虜身上,既然俄國方面難以下定決心,就讓他們來幫幫這些人好了。
果然,在知道華國這邊的動作後,莫斯科方面當即就鬆了口,表示答應廢除前清時期清廷與沙皇俄國之間簽訂的所有條約,承認那些土地歸華國所有。俄華之間以後結為友好同盟,俄國支援華國對蒙古的所有權,日後不會再染指蒙古。
他們會做出這樣的承諾,自然也有自己的考量。
華國已經奪回了那些土地,並取得了控制權,就算俄國人不承認,也無濟於事;而蒙古方面,這次戰敗,俄方與蒙古人結下了血海深仇,起碼短時間內俄國是絕對不可能取得蒙古的控制權了,所以,在俄國人看來,答應這兩條,對他們來說沒有什麼實際損失。雖然這樣一來,他們的面子上會很不好看,但誰讓他們是戰敗國呢?如果一定要付出一筆代價,才能夠贖回俄國被俘的那些將士們,列寧政府寧願他們付出的是面子,而不是裡子。
相比之下,華國提出的割讓西伯利亞,以及索要鉅額賠款的要求,就讓列寧政府不太能接受了。
丟了前清的地盤,好歹還能夠說是物歸原主,要是連本國的地盤都丟了,國人會怎麼看待他們?再者,西伯利亞的那些礦產資源,也是他們絕對不願意放棄的。再說鉅額賠款問題,列寧政府才剛入主莫斯科不久,自己都窮得叮噹響,華國還對他們獅子大開口,他們上哪兒弄那麼多錢來?
當然,如果他們要籌錢,也不是籌不來,如果是為了提升軍備或者發展國力,他們願意勒著褲腰帶過日子,可問題是這筆本該用來發展國力的錢要拿出來給華國,他們怎麼肯?給了華國,他們自個兒不就只剩一個空架子了?
事實證明,不給還真不行。
看看日本的例子,就知道了,最好別把華國人惹毛了,不然,絕對沒好果子吃。
在兩架渦輪軸機在莫斯科上方一日遊,並警告性的投下了兩枚殺傷力不算太大的彈藥後,列寧政府終於妥協了。
華俄雙方簽訂了和平友好條約,除了名正言順的將那些有爭議的地方都劃歸自己名下外,華國還得到了一大筆賠款,此外,還從中俄領海交接處小小地敲了俄國一筆。
對於俄國而言,犟著不籤的後果就是,籤的越晚,付出的代價越多。如果俄國早知道華國人是這樣的作風,他們也許一早就簽了,可惜,千金難買早知道。
日本蔫兒了,俄國慫了,藉著這兩場戰爭,華國好好地揚了一回名。西方各國雖然忙於歐戰,但對於遠東的事情也不是毫不關心。
在聽到華國接連打敗俄、日的訊息後,雖然也很是震驚了一把,但是想到華國近年來有能力製造出那麼多高階的武器,便也不覺得奇怪了。
如果不是他們身陷戰爭泥澤,難以脫身,恐怕他們會選擇在華國憑藉科技力量崛起之前控制住華國,讓其為自己服務。現在,沒有他們的遏制,遠東竟沒有一個國家能夠壓制得住華國,可見華國的崛起,已經成為必然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