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靖敗陣歸來,整個人都蒼老了許多。
正陽下,三級的北方吹起李靖臉上亂糟糟的鬍鬚,飄逸出一份紫黑色的血腥氣息。
搭配李靖發黑而不滿褶皺的面板,盡顯滄桑。
其實李靖經此一役,差點戰死沙場,回不來了。
原本李靖帶著李二的旨意,帶兵前往浮空山打探光團的訊息,獲悉王浪軍是否謊報光團遁入浮空山山體內的訊息。
以及王浪軍提及的外族人大軍,霸佔了浮空山?
同時也被李二暗示著霸佔福臨山基地,捉拿張博一家人,伺機為難王浪軍,為李二奪回一份主動權。
這些任務,出自天下動亂之前。
動亂之後,李靖就與朝廷斷了聯絡。
直接導致李靖進退維谷。
畢竟李靖大軍自打探查到外族大軍不下四五十萬之際,打了退堂鼓。
何況李靖大軍陷入吐谷渾殘軍無盡的騷擾戰中,疲於應付。
以及為大軍消耗的糧草發愁。
這就不得不與吐谷渾人交集,磨擦,打持久戰了。
一場不可完成的任務爆發了。
明知打不贏這場戰爭,李靖在沒有接到李二的旨意之前,勢必不能撤軍的。
再加上李靖根本攻佔不了福臨山基地。
哪怕是李靖率領大軍殺回去,也攻佔不了福臨山基地,怎麼辦?
面對這種絕境,李靖多次派遣親衛兵,以八百里加急的方式趕回大唐,向李二奏報軍情。
可惜連續派遣那批信使都沒有迴音。
了無音訊,石沉大海?
難道李二放棄李靖大軍了嗎?
在那段時間裡,李靖一直都在心裡吶喊這個問題,但都沒有答案。
因為軍心不能散,幾萬大軍不能因朝廷沒有迴音就喪失鬥志,再被敵人逐漸蠶食一空?
而作為主帥,李靖非但沒有動搖意志,而且保持著對朝廷絕對忠貞的戰心,引領大軍渡過一層層難關。
其中的苦難悶在心裡煎熬著身心。
其實李靖心如明鏡,派回大唐的信使都被吐谷渾殘軍攔截,殺害了。
要不然,李靖派人向福臨山基地求助,都沒有任何回應。
若是張博置之不理,那麼信使也該回返吧?
可惜就是不見信使回來一人。
所以李靖篤定深陷重圍,孤軍作戰了。
不過李靖在等,等待李二派遣使者下達指令,再做定論。
這一等就等來了狄溥的二路大軍,與外族大軍合圍李靖大軍,殺了一個昏天地暗,差點全軍覆沒了。
若非金銀雙鷹及時趕到,替李靖大軍殺出一條血路,全軍覆沒只是時間問題。
這讓李靖抓到一根救命稻草,順著金銀雙鷹飛行的路線,趕到福臨山基地,賴上了。
這倒不是李靖放下成見與恩怨,主動投靠王浪軍旗下。
而是時局變了,不得不為。
只因李靖一路派遣探子打探軍情,得知狄溥的兩路大軍沿路圍追堵殺,讓李靖斷定迴歸大唐的路被人封死了。
在這種情況下,率領敗軍趕回大唐,不是餓死在奔命的旅途中,就是被敵軍殺死,沒有活路。
因此,李靖賴上福臨山基地,沒事找事,明面聯合對外,暗中窺視福臨山基地。
畢竟李靖打了敗仗,必須將功折罪。
這是李靖自打出道以來,從未一敗的恥辱。
無論是尊嚴傲骨受挫,還是李靖絕不服輸的韌性,都要一雪前恥,打一個翻身仗。
否則死也不能瞑目。
亦是氣節軍魂所驅。
李靖也就放低姿態,接受張博的譏諷,談合作對外。
張博自知李靖死忠於李二,不可能歸降王浪軍,更不可能屈居在自己這位老部下的旗下,任憑調遣,依舊冷笑譏諷:“李大將軍好威風啊?
你率領大軍跑這來打秋風,不嫌命大嗎?”
這話就扎心了。
須知張博於昨夜仰天高呼,讓王浪軍去救援李靖大軍。
目的是不想落下一個見死不救的罵名。
誰讓李靖不敗戰神的名聲太大,若是死在這裡,難免被人栽贓陷害,落下一份罵名。
何況李二會對此事予以追究,誤解王浪軍坑殺李靖大軍,背上一世罵名免不了。
當然,這也是張博還情於李靖,徹底劃清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