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的目光轉向林子銘,催促道:“在座的都不是外人,信上到底寫了什麼,你就直接讀出來吧。”
諸人俱是認同地點了點頭,唯有林素面上閃過一絲轉瞬即逝的尷尬,但因消散地太快,眾人並未察覺,只專心致志地傾聽著林子銘的誦讀。
密信並不長,卻道盡了京中的風雲事。
概括來說,唯有三件大事。
第一件事,也可以說是最驚天動地的事,那就是——被打入冷宮的廢后鄭氏,復位了。
說到這次鄭氏能夠復位,其實最大的功臣應該是三皇子南宮軒。
不久前,焱軍圍困汴京的時候,南宮軒曾親自披甲上陣,率領著一支禁軍協助御城軍作戰,據說他受了箭傷也沒有退離戰場,堅守城牆直到焱軍退兵。
滿城百姓都目睹了他的英勇事蹟,人們爭相傳頌,只差將其視作神明。
相比起李不凡等人遠在焱境的浴血奮戰,反倒是無人問津。
畢竟他們看不到,所以他們無法想象——那支缺糧短草又裝備不齊的軍隊,是如何在一夜之內攻進大偃城的。
他們更加無法想象——凌江邊的那一夜惡戰,他們是如何破釜沉舟,孤注一擲地衝進了焱營。
他們只知道,冷宮裡,那位被廢黜的鄭皇后,曾親登萬佛寺為他們祈福求願誦經齋戒,而她唯一的皇子,更是在危難關頭挺身而出,為他們浴血而戰。
這一雙母子,值得全城百姓的崇敬和愛戴。
於是戰事一止,汴京城內便有萬民請願,長跪於皇宮四門外,乞求南帝為鄭皇后復位。
最終,南帝在萬不得已的情況下,順應了民意,恢復了鄭氏的後位。
緊接著京中就發生了第二件大事,三皇子黨羽中的一些老臣開始求著南帝立儲。
這簡直就是在逆他南宮明宇的龍鱗,給鄭氏復位他已是百般不愉,如今這些人竟敢將主意打到儲君的位置上了,南宮明宇當即便勃然大怒。
可這些老臣竟也都是硬骨頭,南帝不允,他們便以死進諫,其中有位御史已經撞柱而亡了。
於是南帝只得鬆口道:立儲之事關乎江山社稷,萬不可馬虎,需待宰相歸京之後再做商議。
南宮明宇打太極,三皇子黨羽當然也不會輕易妥協,一旦林素歸京,朝局風向又將轉變,於是便有人開始煽動民意來為三皇子造勢。
如今的京中局勢,可說是一觸即發,每日朝上要麼君臣無言,要麼就是唇舌之戰。
相較之下,京中發生的第三件事,就算是比較喜慶的一件事了,至少對於汴京百姓而言,婉柔郡主選親之事,才最值得他們津津樂道的。
婉柔郡主芳齡十八,正值青春年華,傳聞有驚世之姿,蕙質蘭心乃不可多得的奇女子。
然而這並非是她最引人矚目的原因,真正令她聲名鵲起的,卻是她的出身來歷,早在半月之前,她還只是個冷宮裡最下等的宮女,陪著鄭氏過著令人絕望的孤苦日子。
不過鄭氏復位之後,因為感念她多年的不離不棄,鄭氏將她收做了義女,冠以鄭氏之姓,賜予郡主之尊,不知如此,鄭皇后還要在滿朝才俊之中親自為她選婿。
訊息一出,滿城沸騰,各種猜測便在民間流傳了起來。
首當其衝的便是林素,該男子雖然年歲稍長了些,但卻是位高權重,一表人才,潔身自好,與婉柔郡主郎才女貌甚是相配。
不過也有人說,林素乃清心寡慾之人,素來不近女色,只怕與婉柔郡主無此緣分。
可京中正適婚齡的男子如鳳毛麟角般稀少,既要門戶夠高,又要品貌上佳的,那便只剩下鰥夫李不凡了,要說婉柔郡主那樣的出身,其實配給李不凡當填房還是挺搭的。
再說李家人手握重兵,興許正是皇后等人想要拉攏的物件呢。
“額……信上的內容就是這些了”讀完這封書信,林子銘也略微有些尷尬,只想說這密信是哪個腦。殘的探子寫的,就不能講話含蓄一些,措辭婉約一些嘛!
竟然直愣愣地把京裡那些不堪入耳的傳言都寫進了信中!
看把小叔給氣得!臉都快青了!額頭都快起筋了!
“不過小叔,這京裡傳言,歷來是一日一換,您也不必太當真,侄兒敢保證,等咱們進京的時候,這流言肯定散得一乾二淨了。”林子銘邊說,邊偷偷地把信折了起來塞進衣袖裡。
難得一見啊難得一見,以後這封信,就是他小叔的死穴了,要妥善保管,妥善保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