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不確定的因素在於,伏爾加河北岸的高爾察克西路軍和中路軍的動向不明,這就給阻擊戰鬥帶來很大的不確定因素,要是打的正熱鬧的時候,背後敵人兩路大軍十萬人發起渡河戰鬥,那蘇俄第三集團軍很有可能被對方合圍在這個鐵三角給包了餃子。
蘇俄紅軍第三集團軍司令員卡爾。伊萬諾維奇。別爾津1987年出生於拉脫維亞,1905年加入俄國社會民主工黨,參加了19051907年革命,1907年因地下活動被沙皇政府判10年苦役,1909年獲釋,1911年再度被捕,流放到伊爾庫茨克,又從該處逃離。
1914年歐戰開始後別爾津被徵入伍,在沙俄軍隊作戰勇敢,但暗中繼續從事革命活動並多次離隊到彼得格勒的工廠裡進行革命宣傳組織活動,1917年當選俄國社會民主工黨(布林什維克)維堡區委委員和彼得格勒市委委員。十月革命後擔任彼得堡內務委員會委員。
1918年1月劇變驅散立憲會議之後,全面內戰爆發,別爾津受命到葉卡捷琳娜堡、彼爾姆等地組織當地蘇維埃和遊擊支隊,並在1918年三月蘇俄紅軍組建後,擔任第三集團軍的司令。
別爾津擔任司令員的蘇俄第三集團軍,由原東方面軍在彼爾姆、葉卡捷琳堡、伊希姆地域對捷克斯洛伐克叛軍和白衛軍支隊作戰的兵團和部隊組成,此時編有烏拉爾步兵第1、第2、第3、第4、第5師,步兵第29、第30師一共七個師的兵力,當然,在喀山南岸的防禦作戰中,步兵第3師差不多打殘了,此時除了步兵第30師佈置在切博克薩雷到下諾夫哥羅德鐵路沿線機動。
別爾津第三集團軍的烏拉爾步兵第1、第2、第4、第5和步兵第29師都已經收攏到了切博克薩雷這個鐵三角區域組織防守,別爾津的殺手鐧是鐵甲列車上的火炮和重機槍。
第五百七十八章 (下)局勢很嚴重
在首當其衝的齊維利斯克,別爾津佈置了三個步兵師,陣地都沿鐵路線向西北和東北展開,而鐵甲列車就是活動的火力平臺,這也是伏羅希洛夫和南方面軍在保衛察裡津戰役中屢試不爽的防禦方式。
烏拉爾步兵第一師的第1旅據守齊維利斯克火車站,第二旅是總預備隊,步兵第2師防禦西北方向的十五公里防線,步兵第4師防禦東北方向的十五公里防線,在鐵三角的東北那個角,負責防禦的是步兵第29師,而守衛切博克薩雷的,是步兵第3師餘部、步兵第5師和集團軍司令部。
此外,切博克薩雷的工人志願者還有一個師的兵力,已經分發了武器,作為城防的預備隊,集團軍司令員卡爾。伊萬諾維奇。別爾津卻不在集團軍司令部,這廝把前敵指揮部安排在鐵甲列車上,賓士往來於齊維利斯克兩翼的戰線指揮作戰。
雖然卡爾。伊萬諾維奇。別爾津在王庚前世並不出名,但出身於拉脫維亞的別爾津家族可一點不簡單,眼前這位第三集團軍司令員的堂弟,小他兩歲的楊。卡爾洛維奇。別爾津,原本系列寧衛隊的指揮官之一,此時還在別爾津手下領導著第三集團軍的契卡組織,而他的另一個堂兄弟,揚。安德烈諾維奇。別爾津則是烏里揚諾夫所信賴的駐瑞士的蘇俄特別代表。
當然,別爾津是這兄弟仨在沙俄時代參加革命後取的化名,他們家族原來的真的姓則是丘濟斯,比如揚。卡爾洛維奇。別爾津的真名就是彼得里斯·揚諾維奇·丘濟斯。
在伏爾加河方面軍的戰役計劃中,如果高爾察克的西路軍在切博克薩雷渡河作戰,面對優勢敵人的包抄,第三集團軍主力將繼續向西撤到下諾夫哥羅德去,只留小股部隊襲擾和阻擊白衛軍的追兵,但是此刻高爾察克的西路軍和中路軍遲遲沒有發起渡河戰鬥,而是去向不明,這讓伏羅希洛夫和別爾津都有點摸不著頭腦。
而這種情況下,只帶了五個步兵師追上來的高爾察克東路軍主力,顯然並不能構成對別爾津第三集團軍的致命威脅,而在切博克薩雷這個鐵路縱橫交錯的鐵三角地帶停下來狠狠教訓一下高爾察克的東路軍,則成為伏爾加河方面軍司令部三位大佬,和前線的第三集團軍上下的共識。
1918年7月23日早上8點,率先追上來的高爾察克白衛軍喀山第1師一腳踢在了鐵板上,在齊維利斯克撞上了嚴陣以待的蘇俄第三集團軍主力,雙方爆發了激烈的戰鬥,由於蘇俄第三集團軍是坐著火車撤回來的,所以昨天中午就抵達了目的地,搶修了一下午的工事,晚上還好歹睡了一覺補充了不少元氣。
而高爾察克的步兵師沿著鐵路線追上來,斷斷續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