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直接趕赴澳門,原本想收集些反清義士,但王繼業他們望見都是慘不忍睹的國人,王繼業自己在日記本如此描述著:“……在這個屬於葡萄牙人建築蹩腳、破敗不堪的要塞,所有人都面黃肌瘦、半裸著身、顯然處於半飢餓狀態的生靈。他們大多是逃難到此的大陸移民,穿著又舊又破本來應該是藍色地衣服……不僅是這些人,周圍的一切都表明這裡的貧困和慘況均已登峰造極。
……貧窮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他們展示給我地麻木不仁。每個人辛苦一日的勞作之後,不是將賺來地微薄收入用於養家餬口,而是跑到街邊骯髒的煙館內享受一番。在那裡,他們躺在簡陋木板床上吞雲吐霧。極度貪婪地吸食著鴉片膏,這是一類讓領袖深惡痛絕的東西。我親眼看到一個倒在地上地女人拽拉自己男人。哀求著男人不要進入煙館,因為家中生病的孩子還指望著這唯一的錢去看醫生,但苦苦哀求換來的只是男人一番毒打。然後打人者揚長而去,直奔鴉片館……
這樣的慘狀太多了,在我登岸的那刻起,便有大批衣裳襤褸的孩童圍上前來,向我乞討食物與錢幣。繼續向前走,不斷可見路邊的男人或女人們,向我推銷他們身旁那些頭插草根的待售8到10歲小孩,而每個孩童的價格僅僅不到2個英鎊……”
王繼業和猶太老船長有些於心不忍,他們讓隨同而來地一個當地華人出面,購買無依無靠的孩子們。短短數天的時間內。兩人包租的院落裡便裝滿了600多名5到14歲的孩童,光每日的食物供應,便是一項很大的開銷。10天后,王繼業口袋內的金幣所剩無幾。
雖然,安德魯交給王繼業不少金幣,但絕大部分都被猶太老船長慫恿著換成來自印度的土產貨物,只是這些貨物必須到達廣州後才能找到買家。看到王繼業著急的樣子,老船長也深感懊悔,不該自己如此貪婪成性。但事已至此,再多地後悔也沒有用處。王繼業惟有讓老船長帶著貨船駛向廣州港。自己則滯留在澳門繼續照顧孩子們,直到“老九號”返回。
因為手中的錢幣所剩不多。王繼業在壓縮所有人地食物量同時,並將居所換到更為便宜的,數天後再度輾轉到鄉間的一間破廟裡安頓。所幸的是,經過這一段時間的折騰,孩子們都還算健康,沒有什麼傷病出現,即便是每日還要到野外挖些野菜野果充飢,孩子們依然感覺這比先前所謂家中的生活要好上百倍。因為在所有孩子們的眼裡,郡位叫王繼業的叔叔,不僅和藹可親,與自己同吃同住,還教導大家讀書學字,還有洋文。
600多男女孩童在王繼業的精心照顧下健康無比,倒是王繼業本人卻因為連日的操勞,自己不幸病倒,醫生是請不起的,因為王繼業口袋中的錢僅能維持在20多天,必須等到老船長的返航之日。那是孩子們哭聲,驚動了附近路過的一個好心華人。他懂得一些醫術,在檢視王繼業病情後,親自抓藥,灌下數次湯藥後,王繼業才在第三天最終甦醒過來。
王繼業在醒後致謝時,才知道眼前20多歲的救命恩人自稱凌興漢,本是他是乾隆時代的大文豪凌驥的後代。凌驥在編纂四庫全書時犯了文字獄,因而全家被殺,但是凌興漢的父親因為不是嫡系,因此被髮配邊疆,與披甲人為奴。只是在路途中,凌興漢父親因為不堪八旗兵無端羞辱家人,憤怒的將看押兩名清兵殺死。隨後,父親便帶著妻子,也包括12歲的獨子凌興漢,為躲避官府瘋狂搜捕,千里迢迢偷渡到澳門一帶安居,憑藉自己的醫術幫人看病謀生。10年後父母相繼病故,凌興漢繼承父親衣缽在澳門繼續行醫,並苦尋復仇的機會。
兩人交淺言深,一見如故,在透過數次交往,瞭解對方的悲慘遭遇後,王繼業終於將自己肩負的重要使命告訴凌興漢,並希望他與自己一道,在趙凱領袖的領導下,為未來的中國革命做好前期準備。
……
“王兄,您說的那位趙領袖,是否真的那麼神勇,居然讓洋鬼子低頭!”凌興漢顯然不太相信王繼業的敘述,因為在他到澳門之後,看到的盡是洋人肆意欺辱華人情景。對此,年輕氣盛的凌興漢也曾路見不平拔刀襄助,但得到卻是洋鬼們的一番暴打。所有華人只是默然地站在一旁觀看,連凌興漢幫助地那個傢伙也呆站在那裡,沒有發出一絲吶喊。
“當然,我的同胞!他不僅神勇無比。在歐洲的戰場上所向披靡,使得敵人望風而逃;而且他更高瞻遠矚。命令我先期回到東方,為日後的中國革命做好準備!”王繼業地目光中充滿了渴望,那是希望這位與滿清有著深仇大恨的同胞能夠加入革命地行列。
“革命?難道是讓洋鬼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