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威’若來,無人收管,望速飭令無庸北來為要。”(18)
美術作品,航行在馬江上的“龍威”/“平遠”。創作:張一鳴。
擔心事態由此越演越大,上傳到清廷中央,進而影響船政的聲譽,以及將來自行建造其他軍艦的計劃,裴蔭森一面急忙派出技術專家趕赴上海修理軍艦,顧不得李鴻章的冷麵孔,仍然堅持表示希望該艦能加入北洋海軍。(19)同時,上奏清廷,將新軍艦故障頻發的責任歸結到監造輪機的三名學生身上,要求全部予以暫時革除頂戴的懲罰。(20)事情雖然已經發展到了這步田地,李鴻章仍然想要船政好看,稱“龍威”艦“屢壞機器,恐成病驥”,但口氣稍微鬆動,表示將派丁汝昌到滬檢視,如果尚能使用,則可編入北洋艦隊。(21)
這一期間,為使“龍威”艦能加入北洋海軍,福建船政的工程人員就近在英商耶松船塢訂購了兩具抽氣機進行替換,基本解決了存在的問題。1889年12月2日,例行南下過冬的北洋艦隊,以“定遠”級鐵甲艦為首,由威海抵達上海,黃浦江上一時龍旗飄揚,蔚為壯觀。12月12日,北洋海軍提督丁汝昌偕同總教習琅威理仔細勘驗了“龍威”艦,並出海航試達3小時,測得航速11節。為人樸誠忠厚的丁汝昌給予“龍威”高度評價,稱“閩廠首先試造之船能是亦足”,並向李鴻章做出彙報,建議先命令“龍威”艦返回福建,進行一次全面修整,來年春天再和北洋各艦一起航行北上,獲得批准。(22)
“龍威”艦從上海返回福州後,立刻嚴格按照丁汝昌的要求,緊急修整,“增修、鑲配,約有百數十件”,並安裝了探照燈等設施。1890年春天,李鴻章致電裴蔭森,要求根據北洋海軍主力艦的命名規則,將“龍威”艦改名為“馭遠”。旋因與南洋水師的軍艦重名,經裴蔭森提議,更名為“平遠”,英文艦名PingYuen。(23)5月8日,北洋艦隊主力抵達福州。28日,“平遠”艦隨同北洋各艦一起北上。福建船政首創的這艘近海防禦鐵甲艦終於加入到了中國海防事業的第一線,開始了其真正的生命。
“平遠”到達天津以後,6月23日,李鴻章親自前往檢視,並乘坐這艘一直以來遭他批評的國產鐵甲艦,試航達4小時之久。白白獲得了這麼一艘新式軍艦,自然是要說些面子上的客氣話,李鴻章在隨後的奏摺中首先稱“閩廠試造鋼甲兵船,事屬創始……初次試造鋼甲兵艦有此規模,已屬難得”,然而隨後便話鋒一轉,還是大大揶揄了裴蔭森一把,“若遽繩以萬全無弊,是阻其要好之心,人才何由奮興,製造何由精進?”“以之歸隊操練,聊助聲威,尚未可專任海戰。”(24)相對在閩江口費力不討好,眼巴巴盼著“平遠”加入北洋艦隊,以便能以此為例,得到國家更多支援的裴蔭森,李鴻章可謂是得了便宜賣乖,不費吹灰之力獲得了送上門的新軍艦,還一面拼命表現出萬分的為難和勉強,似乎若不是為了鼓勵人才,他就未必肯要這艘軍艦一般。論起官場上的權術手腕,裴蔭森還遠遠不是老辣的北洋大臣的對手。
被編入北洋海軍後,福建船政學堂第一屆畢業的學生李和任命為“平遠”管帶。李和,廣東三水人,1867年與鄧世昌等一起進入福建船政學堂,畢業後留用於福建,後調入北洋,但一直未得到重用,出任“平遠”管帶時,不過是都司而已,仍屬於低階軍官。與艦長一樣,“平遠”進入北洋海軍後,也一直未被重視,這中國建造的第一艘近海防禦鐵甲艦,長久被視作另類,其重要程度僅和雷艇、蚊子船相類似。
1894年,因朝鮮事變,中日兩國間爆發了甲午戰爭。9月16日,北洋海軍主力護送增援平壤作戰的陸軍前往鴨綠江口大東溝登陸。抵達後,“平遠”與同隊艦“廣丙”作為第二梯隊,被配置於大東溝內的大東港港口,擔負警戒任務。這艘近海防禦鐵甲艦自降生以來,第一次真正執行了近海防禦的任務,而北洋海軍其餘的10艘主力艦則作為一線主力,在口外12海里處下錨。9月17日中午,口外的北洋海軍主力艦隊與日本聯合艦隊遭遇,展開激戰,距離戰場較遠的“平遠”、“廣丙”以及魚雷艇“福龍”、“左一”在看到遠方旗艦“定遠”發出的歸隊作戰訊號後,立刻一起急駛戰場,支援作戰的北洋艦隊主力。
下午2時以後,“平遠”、“廣丙”二艦相互配合,向日本艦隊旗艦,法式巡洋艦“松島”發起攻擊。“廣丙”一度準備向“松島”發射魚雷,但因敵方火力過於兇猛,而被迫撤退。防護能力較強的“平遠”則在管帶李和指揮下,於彈雨中拼死衝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