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件逸事特別值得一提。先前廁所探查之時,曾在街道的陽光工廠(殘疾人作業所)作案,此時正好以一技之長將功贖罪。陽光工廠充分表揚徹之的好人好事:工廠人手不足,一直衛生欠佳,徹之君打掃得乾乾淨淨,真是幫了大忙。每次打掃完畢,在那裡領份下午三時的點心,吃完回來。
徹之普通高中畢業以後,成為川崎市的公職人員,先供職於清掃局,後來工作調動至特別護理養老院,大到澡堂,小到輪椅,都是清掃工作的一部分,每月領份工資。
(愛水如命→清掃浴缸→以一技之長受人讚許→終於成為職業。這些多虧了他對水的偏執啊!)
*衣物的洗滌
徹之對洗衣機水管排出的廢水和水泡也興趣十足。我一洗衣服,他馬上湊過來看(當時我家的雙缸式洗衣機放置在宿舍的陽臺裡),不時往洗滌槽中窺探,把玩具扔進去,開心地看著玩具迴旋攪動。每次我都責備他,他卻屢教不改。不久,他拿著自己的襯衫或政嗣的保育園拎包過來,用動作表示清洗一下。
我讓徹之幫忙將洗好的衣物放進籃子裡,順便教他:“這是小徹的褲衩,這是小嗣的襯衫。”這也算配對練習吧,目的是讓他理清東西的歸屬。
(在有興趣的時候,對有興趣的東西,我們的語言還是聽得進去的。這是機會!)
把洗衣真正地作為一項自立的生活技能來教,是從初中時期開始的(其時洗衣機已流行全自動式的了)。
洗衣的程式了:
1。脫下的衣物放入待洗籃中。
2。把髒的衣服倒入洗滌槽。
3。放入洗滌劑和柔順劑,開洗。
4。脫水完後,將衣物取出分類:褲子(用吊掛衣架)、上衣類(用普通晾衣架)、毛巾類(用章魚爪式晾衣架)。
5。分門別類晾出去。
6。晾乾的衣服收進來。
7。半乾的衣物放進烘乾機。
8。乾透的衣物分好類,摺疊好(襪子成雙結對,毛巾四折,褲衩、上衣納入固定的場所,等等)。
但至今洗衣的流程臉在練習階段(1…3做得挺好;4…8尚在練習中)。因為不上心,缺乏熱情,所以舉步維艱,難有進展。情況與衛生間、洗澡間的清掃有所不同,教他興趣索然的家務活簡直像趕鴨子上架。
但總歸聊勝於無,比如摺疊毛巾一技,在養老院中派上用場)摺疊擦巾,稜角分明。時常回家向我報告:今日摺疊了1600條擦巾。我由衷地表揚他,並捫心自問:換成我,能有耐心折好1600條嗎?
養老院的志願者來信說:“徹之幹起活來像拼命似的。心無旁騖,一絲不苟地摺疊擦巾,從不馬虎、偷懶,也不休息,我真擔心他身體是否扛得住。”
(交待的工作耐心地做好,這是長期堅持做家務洗的結果吧。)
*廚房的家務活
徹之當然對廚房裡的水也感興趣。自幼兒時期開始,我就帶他一起洗菜、燒菜、洗碗。當時為了防止他玩水無度、龍頭只開不關,我教他:土豆被水浸溼就關上水龍頭;洗碗時,洗滌劑的泡沫衝乾淨了就關上水龍頭。
我想讓他明白:並不是禁止他用水,在做家務時可以大量用水。他想接觸水,於是心甘情願地幫我洗菜和洗碗。水只是他幹廚房家務活的媒介,但一旦家務活成為一種習慣,即使沒水的場合,他也樂於效勞。
例如:飯前餐具的準備工作。在家裡、學校裡(包括保育園),他會把筷子、調羹、碗盤等餐具擺放好。最初,我把餐具遞給他,由他一一擺放;到後來,他逐漸學會自己從櫥櫃裡取來,在餐桌上放好。
還教他擦拭餐桌:先畫張餐桌的簡圖,教他擦拭的順序。考慮到他只顧及眼前的一小塊地方,因此將餐桌劃分為幾個小方塊,按順序逐一擦過去。
開飯時,我把飯盛在瓷碗裡,把味噌湯舀到小木碗中,吩咐徹之端過去:“這給爸爸,這給小嗣。”他小心翼翼,不能光說在嘴上,還要讓他付諸行動,,這也算語言和行動的配對吧。透過與家庭成員間在日常生活層面上的互動,更能促進家庭和睦。
“謝謝幫忙,媽媽省力多了!”一邊讚揚,一邊讓他幫忙幹活。也許無意識中形成了這樣一個公式:幫忙幹家務=受表揚,徹之體會到獲得承認的快感。
從小學四年級起,開始金錢獎勵措施:幫忙幹家務活,就給零花錢(作為勞動報酬),效果陡增。
用餐完畢,輪到他收拾碗筷了。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