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在海軍部掌管軍官人事的,正是歷史上大名鼎鼎的岡瑟。呂特晏斯,他在二戰中先後指揮過沙恩霍斯特和格奈森瑙編隊、俾斯麥和歐根親王編隊,同時也被譽為二戰德國海軍最優秀的水面艦艇指揮官,只可惜他和“俾斯麥”號的命運過於悲慘,這才給後來的軍事愛好留下無盡的遺憾。
以張海諾如今在海軍的高人氣,接下來的事情基本上在預料之中。張海諾被呂特晏斯找去進行了一番交談,也許是對這個資歷尚淺的軍官不太放心,也許只是想確定這個人選具備足夠的資格,呂特晏斯問了許多有關大型艦艇指揮以及處理艦上大小事務的問題。這難不倒張海諾,他根據自己在海軍進修班和“德意志”號擔任參謀官所掌握的技能一一回答。
過了呂特晏斯這一關,雷德爾那裡便沒有太大問題,在被說服之後,他照例向張海諾叮囑一番,告訴他這次“格奈森瑙”號入役以訓練艦員和測試艦船效能為主——因為這是德國海軍時隔近2o年
次建造如此大噸位的戰艦,所以工程師們在許多技術有十足的把握。
最後,張海諾要求將自己的幾個舊同僚調往“格奈森瑙”號,以協助自己工作。
在“格奈森瑙”號啟航前的一週,新艦長的任命事務迅完成。張海諾主力艦隊參謀長的職務被解除了,海軍航空兵總監的頭銜卻被保留下來,而他就任“格奈森瑙”號艦長也沒有掛上代理二字——除了名氣之外,他的履歷表倒也具備足夠的說服力:1913以全年級第5名的成績畢業於基爾海軍學校魚雷專業,一戰時期戰巡“塞德利茨”號魚雷指揮官、戰鬥英雄;自1917年起先後擔任u…171、u…9以及u…148揮官,潛艇部隊的王牌艇長;自1928年起海外專案部:進修班第7名成績透過考核。隨“格森”號訓練艦進行了為期8個月遠洋,然後在裝甲艦“德意志”號上擔任參謀官直到1937年,之後任戰鬥艦隊參謀長、海軍航空兵總監。
多年來地夢想實現之時。張海諾的心情是激動而複雜的,但他並未來“新官上任三把火”,而是採用更為穩妥地安排:艦上原各部門軍官職位不變,而前“德意志”號航海官雷蒙。馮。舒伯特、槍炮指揮官利奧波德。斯托恩以及從“柯尼斯堡”號抽調來的參謀官路易斯。裡切羅——這三位都是張海諾在進修班時的同期學員,且一道參加了“格森”號訓練艦的遠航,則組成了一個直接向艦長本人負責的參謀班子,以協助艦上各部門的日常訓練工作。
自此,張海諾擁有了自己擔任指揮的第一艘大型軍艦。連同一支優秀的幕僚團隊。
“格奈森瑙”號此次出航,除16oo名艦員之外還額外帶上了一支專業地工程師團隊,他們將負責全稱檢測和評估這艘新型戰艦的各項技術效能。在張海諾的印象裡。歷史上地這級戰艦就一直為動力系統所困,而屢遭創傷的“格奈瑙森”號最後乾脆長期在船塢裡趴窩。這對於花費巨大人力物力建造地重型艦艇來說絕對是個浪費,他可不希望這樣的遭遇在自己面前重演。
69日,一切準備妥當,在長長的汽笛聲中,滿載排水5v鉅艦緩緩駛離基爾軍港,向著波羅的海深處平緩前行。
利用出航前短暫的準備時間。張海諾迅瞭解和熟悉了艦上各部門地負責軍官。並在短短數天內走遍艦上各主要艙室。以此來了解自己新下屬們地情況。全新地戰艦配著平均年齡不足21歲的艦員,“格奈森瑙”號全艦上下可謂朝氣蓬勃。而艦員們地士氣顯然沒有因為“臨陣換帥”受到影響。
試航過程中,在總工程師特奧波德。安迪斯的陪同下,張海諾帶著技術軍官們逐一檢查了艦上的主副動力系統。眾所周知,沙恩霍斯特級戰艦是在特別強調軍艦度的基礎上設計的。海軍工程師們最初主張採用柴油機,柴油機耗油節省,並且續航力大,然而柴油機卻難以獲得3o節以上的航,而且在艦上佔的空間太大。在安裝何種動力裝置問題上,德國海軍內部出現了分歧,最後在雷德爾親自出面干預的情況下采用了高壓、高溫蒸汽輪機。如今兩艘沙恩霍斯特級上均安裝12臺燃油鍋爐和3蒸汽輪機,總設計功率136o力,且兩艦的主機均能載執行。在全試航時,“格奈森瑙”號主力功率達到15oo馬力,達到3o節的極!
此外,艦上還裝有6臺46o千瓦渦汽輪電機和2臺1o千瓦柴油機電機,總電能力為4。2o千瓦,其中包括在戰鬥損傷時的oo千瓦預備電力,這些設施在試航期間均運轉良好。
曾在“德意志號”上呆了三年的張海諾,對這兩艘戰艦的航海效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