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個方面,黨爭致使官僚集團開始形成,朝廷中的文武官員,已經轉變為官僚地主階層,他們集官員、地主、商賈於一身,他們利用手裡的權力,兼併土地,隱瞞財產,逃避稅收,一味索取,不講奉獻,他們謀取做大的商業暴利,直接控制走私,致使朝廷的財政收入大幅度的下滑,他們甚至開始控制軍隊,為自身謀利益,在他們的眼裡,國家的利益與個人的利益是顛倒的,為了自身的利益,他們不會在乎國家的貧窮。”
“第二個方面,黨爭致使文官集團開始對抗皇權,文官雖然不能夠世襲,但官員的家族子弟,絕大部分都能夠直接進入官僚隊伍,就是科舉不能夠高中,也可以透過國子監等形式,進入到官僚隊伍,他們透過家族和宗族的形式,慢慢開始控制朝政,進入朝廷的宗族子弟越多,他們的利益越是能夠得到保證,最為明顯的例子,是海禁和鹽稅的事宜,這些都是能夠直接增加朝廷收入的,但他們反對,臣在江寧縣的做法,就是要開海禁,徵收鹽稅,禁止私鹽的蔓延。”
“臣迎娶了縣主朱審馨,就是皇室成員了,故而一直都在思考這方面的問題,為何朝廷中的諸多言官,包括諸多的大臣,不惜被鞭笞甚至是砍頭,也要直接在朝堂和皇上辯論,若說他們都是大公無私,忠心耿耿,臣不相信,他們這樣做,博取到了最好的名聲,皇上基於禮儀,不能夠也不敢懲治他們,長此以往,諸多的大臣,為了一點的小事情,爭論不休,甚至有人利用這樣的形式,阻止有悖於自身利益的政策實施,這樣的情形持續下去,國家利益必然遭受到損失。”
“臣一直都認為,人人都是有著自私的想法的,就說臣的想法,入朝為官,至少能夠養活家人,讓家人有著體面的地位,若是這一點都不過了,空口談什麼做出來貢獻,那太虛假了,不能夠令人信服。”
“臣建議藩王出來做官,掌握權力,實際上也是經過了長時間分析的,藩王的地位和身份不同了,不管他們有著多少的想法,他們至少要維護皇室的利益,這方面,他們和文官的想法是有所不同的,畢竟他們知道,這天下是誰的,皇上好好的使用他們,一定能夠收到很好的效果。”
朱由檢的臉上露出了笑容。
“蘇愛卿,你終於說出來實話了,奏摺裡面遮遮掩掩的,這些話確實不敢寫出來,朕以為,你說的很是有理,看來皇室宗親入朝為官,也不是總是有害的。”
蘇天成的臉上也露出了笑容,他的觀點裡面,已經隱含了一層意思,身為皇上,就是需要乾綱獨斷,在重大的問題上面,看準了之後,不要猶豫,也不要顧及到文武大臣的反對,改革總是需要付出代價的。
接下來的交談,順利了很多,蘇天成說出來自身的所有認識,甚至於朱由檢探討一些具體的事宜。
王承恩一直都是低著頭,偶爾抬頭看看蘇天成,眼神很是深邃。(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援,就是我最大的動力。手機使用者請到閱讀。)
正文 第四百七十四章 攻堅之戰(1)
想要讓藩王出來參政議政,說起來不是多大的事情,但面臨的困難是巨大的。
早就想著改革的蘇天成,成立了中興學社,到了現在,中興學社的觀點,慢慢開始在社會上流傳,在南方一些地方,影響力甚至超過了復社和東林書院,特別是復社的領袖張溥主動加入了中興學社,更是造成了巨大的影響。
但這樣的影響,還沒有能夠滲透到朝廷裡面。
朝廷裡面,東林黨的勢力依舊是非同一般,黨爭主要在於東林黨和浙黨之間展開,中興學社在朝廷裡面,幾乎沒有多少的影響力。
蘇天成內心對東林黨的認識,是很不好的,特別是穿越之後,接觸了一些東林黨的學子和官員,就更加的厭惡了。
在蘇天成看來,東林黨最開始也就是一小撮不得志的官僚士紳組合成的一個集團,這個集團,透過控制言論、影響朝政開始慢慢的壯大,而舉辦書院是東林黨最大的成功。
明朝的坐師制度,令東林黨開始迅速的發展長大,天地君親師,學子透過了科舉考試之後,理所當然的拜在了主考官的名下,成為了主考官的學生,不管你以前是什麼身份。按說科舉考試的目的,是為皇上和朝廷選拔人才,可惜這等的坐師制度,將考中的學子,變化成為了官僚集團的私人選才了,
這一招太狠了,試想一下,學子透過了科舉考試,剛剛步入朝廷,就被貼上了標籤,跟隨你的恩師屬於某一個文官集團了,而且你的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