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大之後肯定是個野丫頭,到時候說不定天天拆房子玩。”阿德里安這麼調侃道。
他經常抱著女兒到處溜達,有時候將小傢伙往床上一放,就這麼看著她,一看就是一個小時,還喜歡對她說些“呀呀”的連自己都聽不懂的嬰兒語,看得凱特都嫉妒了。
“我在想是不是應該和莉莉交換。”她抱怨的這麼說道。
“好了,凱特,你不至於連我和女兒親熱也要不高興吧?”阿德里安哈哈笑道,與其說是安慰不如說是揶揄,於是惹來了凱特的一記白眼。
莉莉似乎也很喜歡爸爸的懷抱,在被他抱著的時候笑的次數最多,不過她最不喜歡爸爸的是,總喜歡用各種方式將她從睡夢中弄醒,這個時候她就會開始開始嚎啕大哭,並且思念起媽媽得懷抱,然後好長一段時間不讓爸爸抱,也不管他當時是有意還是無意。
“聰明的小傢伙,才一個多月就已經分辨得如此清楚了,真不愧是我的女兒。”阿德里安讚歎的說道,每次他弄醒小傢伙並招來凱特憤怒的目光後,都要過上好幾個小時才能再次抱她。否則只要伸手過去呀哪怕還沒碰上,小傢伙就會露出要哭的表情,如果馬上縮回去,她立即又恢復了正常,變臉之快,無人能及。
好吧,這是生活方面的事情,隨著進入了11月,改編自奧斯汀小說的電影《艾瑪》終於開始了試映,前來參加的影評人紛紛發表了自己的看,不少幸運的拿到試映券觀看了電影的觀眾,也開始在網上寫出自己的感受,總的來說,反響不錯。
“眾所周知,簡·奧斯汀女士的幾部小說一直都是翻拍的人們,《艾瑪》這部愛情喜劇也是如此,早在72年就已經改編成果電影了,據說BBC目前有意拍攝一個迷你劇,72年的電影更忠於原著,不過相對失之靈活。作為大名鼎鼎的奇蹟導演,阿德里安少不得在拍攝中進行修正,他把視角更多的放在了艾瑪和奈特利先生的感情上面而減少了另外兩對的戲份,這樣一來人物形象顯得更加豐滿並且最大程度上突出了原著的劇情。
這裡不得不稱讚一下格溫妮絲·帕特洛小姐的演技,在公佈主角人選的時候,她出演艾瑪這個角色曾招來不少質疑之聲,所有人都懷疑,一個土生土長的美國演員能否演好一個英國人的角色?她現在用事實告訴了我們答案,艾瑪的機智、幽默和驕傲,被她出色的用表情和肢體語言演繹了出來,尤其是那地道的倫敦腔,如果不知情的話,是不會讓想到這是個美國演員而並非英國演員。
不過格溫妮絲還是太年輕了些,有些細節上沒有拿捏好,雖然這並不影響到整體水平。這大概多半還是因為阿德里安,他是個喜歡注重細節的導演,從《兩杆大煙槍》到《肖申克的救贖》再到《阿甘正傳》,雖然題材、手都有不同之處,但細節永遠是相當精細的。這部電影也不例外,從畫面的色調到房屋擺設再到人物服飾,都帶著那個時代的特色,只是他可以隨意揮灑可格溫妮絲卻不一定能跟上他的節奏,加上雖然將故事安排得很好,但畢竟還是砍去了不少內容……如果時間再長一點就好了……於是在某些細小的地方就顯得有些脫節。當然,這同樣不影響到觀賞,這是部不錯的電影。”
這是影評人鮑裡·柯利特在《洛杉磯時報》的專欄上寫的評論,雖然柯利特因為和各個電影公司的關係都不錯,他的影評一向都有吹捧的嫌疑,被不少同行批評為光說好的方面,不好的方面卻一沾即走,但這篇影評相對還是比較客觀的,電影的基本看點和問題都點了出來,連不少英國影評人也同意。
“不得不承認,格溫妮絲·帕特洛,這位美國女演員確實很好的將艾瑪的那種感覺詮釋的出來,當你投入到觀賞當中的時候,會很快忘掉她是個美國人。這再次印證了奇蹟導演的眼光,他總能為那些角色挑到合適的演員。”《衛報》上的一篇評論如此寫道。
“很好,阿德里安又贏了一次,電影不僅美輪美奐,女主角格溫妮絲的表演也無可挑剔。”這是《獨立報》的報道。
第二卷 擴張 第九十三章 奇蹟導演和奇蹟女郎
“那就繼續。”在獲得了反饋之後阿德里安這麼說了句,然後打電話給格溫妮絲把這些告訴了她。
“真的嗎?”格溫妮絲的聲音在欣喜之中聽起來又有些疲憊,萬聖節之後她隨即又回到了羅薩里託,卡梅隆可不是那種喜歡拖拉的導演,尤其是在阿德里安如此信任的情況下,他的電影拍攝週期長主要還是因為過於追求完美。
這說起來既有趣又矛盾,一方面他不想拖拉總是把進度安排得很緊,另一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