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之類的劃分,什麼實用就用什麼,百無禁忌。
經歷了三個月的時間,第一批三千人的火銃兵開始武裝完畢,並且開始投入使用。
這個時候,時間已經進入了崇禎四年,也就是公元1631年。
大明沒有把所有的火銃兵集結起來使用的意思,其實已經有人提議,火銃兵不同弓箭兵可以拋射,就算用沐王爺(沐英)發明的三段擊,三千人也足夠打一場大型戰役。最多,需要的是在火銃兵的兩翼和後面,配上一些近戰步兵提升一下防禦力。
崇禎從諫如流,自然是應允,其實他也覺得,數千火銃兵擠在一起,也的確沒什麼效率。
結果三千人僅僅實彈練習了三發左右,便開始隨著地方衛所部隊奔赴戰場。朝廷沒辦法提供更多的實彈練習,每天消耗的鉛彈和火藥那是天文數字,朝廷也沒錢了。
在這次投入火銃兵作戰之前,大明朝對付流寇幾乎沒有用到火器。一則火炮太貴火銃太爛索性不用還好,二則地方衛所沒多少銀子也買不起好的火銃火炮,所以都是以近戰為主。
如今投入了三千人的話火銃部隊,配合虎蹲炮開始朝著北直隸周邊的賊寇進行清剿,其結果卻是大獲全勝。
在三月份到來之前,合計剿滅大小賊寇三十多夥,總計擊殺賊寇五萬人次。所有的首級都是青壯,沒有任何老弱婦孺,這就表明這個戰果絕對沒有殺良冒功。其實也得看看是誰負責統兵,這支火銃兵的統兵大將,卻正是明末名將之一的盧象昇。
棄文從武,盧象昇憑著個人魅力和公平的待遇,很快就獲得了武夫們的認可。
難得的是,他剋扣軍餉很有限,留了不少的銀子給士卒。士卒拿到了錢,而且還能夠吃飽飯,自然效死。
經過這差不多一個多月的清剿,盧象昇也打出了自己的名頭,崇禎表示很看好他。
同時,要把他麾下的軍隊擴大到五萬人,其中火銃兵五千人,讓他南下,去剿滅流寇。盧象昇自然領命,只是看著剩下數萬幾乎沒有任何武裝的部隊,就算牛人也只能苦笑。
還好,火銃和虎蹲炮不缺,軍隊還是具備一定戰鬥力的。
不足的裝備,可以用竹子湊合,最重要的是,之前剿滅賊寇的過程,多少也收繳了一批武器裝備,可以湊合一下。
三月初,盧象昇不同於歷史,卻是提前被任命為三省軍事總督,全面監督和剿滅江西、湖北、湖南三地的流寇;洪承疇也得到了五千火銃兵,負責剿滅四川、貴州、雲南、兩廣的賊寇。大明的策略變了,不再自北向南,而是自南向北。想來崇禎也瞭解到,朝廷的主要經濟收入就是江南,那裡絕對不能夠有問題。
其實,就在前不久,江南以匪患阻礙運輸為由,停止或者延遲運送本年度的稅收,這才是根本的原因。
第九十八章 且虛與委蛇
歷史,或許已經亂套了。
起義提前的結果就是有些歷史人物已經起義,而有些原本應該成就無上功業的,卻因為起義遲了導致實力大損。
別的不說,李自成和張獻忠兩個未來的大人物,他們麾下的將領至少還有不少沒有到齊,甚至半路被張弘斌截胡,四名歷史名將文臣被自己挖到了手中。
事實證明,哪怕是農民起義者,能夠成為主要將領的歷史人物,都不會是傻瓜。
數個月的培訓,郝連忠、袁宗弟和馮雙禮三人已經徹底褪去了農民的單純和憨厚,雙目多了幾分英氣和睿智。在軍事知識方面,郝搖旗更偏向於勇將,袁宗弟偏向於大將,馮雙禮則是帥將。
勇將者,凡事帶頭衝在前面,以勇猛引導著全軍計程車氣,帶領軍隊創造一個又一個的奇蹟;大將者,善用天時地利人和,不驕不躁,榮辱不驚,全域性僅在其掌握之中,兵鋒所指,所向披靡;帥將者,千萬大將之主心骨,天地萬物都在他的計算之中,所有的行動都在他們的視線之中,運籌帷幄,決勝於千里之外。
或許張弘斌對這三種將領的理解不夠全面或正確,但他覺得這三人就屬於這三類將領。就水平而言,郝搖旗在勇猛方面堪比王二,略勝李定國和曹變蛟半籌,但是在軍師韜略和全域性觀上,則僅僅勝於王二,弱了李定國和曹變蛟一籌,弱曹文詔三籌。三人裡面,僅馮雙禮能夠有資格與曹文詔一爭高下,前提是有足夠的時間讓他成長起來。
是的,三人有成為優秀將領的潛質,但僅僅是潛質,如何成長和成長到什麼程度才是關鍵。比如他們才上戰場就死在了對方的火槍狙擊下,那麼就算有再好的潛質,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