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還順利?
經過半個時辰的鏖戰,衝上城頭的厲俊馳等人與城裡百姓會合。開啟了城門,紀家軍如洪水一般湧進城裡,奪回了侯陽。
守城的楊銳雄眼見大勢已去。收攏軍隊自西城門撤走,這一退便退出數十里,出了開州境。
七月二十一,卞晴川、文笙師徒馳援鄴州,兩天一夜趕了五百餘里,在鄴州青義對上朝廷的軍隊。
此戰文笙一曲《探花》生擒了對方的大將相波光,著人押往離水。交由李承運親自發落。
七月二十五的中午,文笙趕到寧門鄉與童百年會合,上到兩軍陣前。以《行船》和《點兵》兩支琴曲輔助前軍所向披靡,直將楊延親率的朝廷軍主力殺得大敗,退出寧門鄉戰場,一直退到山溝裡才憑藉地勢堪堪穩住陣腳。
隨著《希聲譜》不斷揚威。顧文笙的名字愈發變得如雷貫耳。所知者不再限於權貴樂師兵丁武者,全大梁的販夫走卒尋常百姓,只要訊息不是很閉塞,大多聽說了程國公李承運麾下有一位美貌的大樂師。
更有愚昧者,傳她撒豆成兵,有吹風喚雨之能。
離水方面趁著這股熱乎勁兒,宣佈了文笙要在開州辦學的訊息。
新辦的樂師學堂得到程國公李承運的大力支援,乃是以研究《希聲譜》為主。據說地方已經定下了,便在大興城外。老大一片地盤,跑馬都得半天。
只待戰局稍稍平穩,便要破土動工。
離水方面計劃年底先招收第一批學生,不論貧富貴賤,是不是樂師,只要本人資質夠,有一定天賦,都可以報名參加選拔。
訊息一經傳出,全大梁為之震動。
這比當日玄音閣招生可吸引人多了,門檻低不說,玄音閣培養一個樂師需要多少年?入學五年,方敢說自己不是新生,若真是有像顧文笙那等的天賦,學習得了《希聲譜》,不亞於一步登天。
伴隨著這個訊息一起到處亂飛的,還有各式各樣的流言。
有人說,李承運在開州辦學,乃是為了吸引樂師人才,與玄音閣打擂臺,譚老國師不會坐視不理,玄音閣最遲明年年初也會收人,不如等等看,到時兩相比較,哪邊條件優厚去哪邊。
也有人說,《希聲譜》乃是不傳之秘,這麼厲害,顧文笙哪肯輕易教會旁人,辦學之事多半另有陰謀陷阱。
李承運的謀士們意識到這是敵人在使陰招,立刻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很快就有一個說法在大梁各州廣為流傳。
國公爺說了,開州的樂師學堂只招收戶籍在他所轄五個州的學生。
一時舉國大譁,這已經是七月底了,離年底不足半年,這等事寧可信其有,萬一到時候真有如此限制,現運作可來不及。
很快便有人發現了其中的玄機。
這時候往開州落戶不好落,但彰、白二州多年來飽受戰火蹂躪,尤其沿海一帶,差不多十室九空,有人想來這些地方落籍,當地官吏大開方便之門,隨口編個理由,買地買房,手續在短時間內便辦好了。
等開了頭,便已經不單純是樂師的事了,而是江北關中等地的老百姓開始大規模地往彰、白二州逃難,以期能在李承運治下過上太平日子。
這些都是好現象,離水方面樂見其成。
有人才有其它,沒有人口,別說五個州,就是十個州都百搭。
等到八月上旬,流言傳著傳著變了味,不知由何處颳起一股怪風。
不知是誰把平雄嶺鬥樂那事又揪出來大肆宣揚。
原本譚大先生和文笙鬥樂打成平手,很多人都覺著大失所望,時間很短,眾人費了不少周折趕去,結果既沒見著人,也沒聽到聲,在大家還不知道開始的時候已經結束了。
這場鬥樂只是叫天下人對顧文笙的實力有了參照,和譚大先生平手,那便是尚不及譚老國師,天下第一不可能,天下第二也很勉強。
可話說回來,顧文笙年輕啊,年輕就有無限的可能,加以時日,必定能與譚老國師分庭抗禮。
這就夠叫人羨慕嫉妒恨的了,這會兒突然又有人說。平雄嶺鬥樂實際上是譚大先生輸了,輸得還很慘,短短几個回合便一敗塗地。譚大先生忍辱含恨,被逼著答應了顧文笙很多條件,諸如立刻返回奉京,放棄追究譚家子弟的下落,和鍾天政盡釋前嫌以及譚家上下不得幫著朝廷討伐李承運等等,這才得以保住了顏面。
此時紀家軍已在開州、鄴州邊境和朝廷軍隊全面開戰,吉魯國的鐵騎也壓了上來。文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