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它是一塊電磁鐵。
就像之前那根棍子,是一個鐳射發『射』器一樣。
饒鑫記得自己讀初中的時候,那時候就流行一種玩具,嚴格來說也算是鐳射發『射』器。在裡面裝上一節電池,然後就可以拿著在牆上掃來掃去。每次課間下課的時候,教室的牆壁上到處都光點來回晃動,那時候的他們,感覺這玩意就像絕地武士的鐳射劍一樣。
同樣是鐳射,一個只是玩具,一個則是可怕的武器。
饒鑫絕對不懷疑,這種武器在原理上的可行『性』——如果真的是用反物質作為能量來源的話。
鐳射武器也是現代前沿軍事領域的一個重要研究課題,在衛星軌道上,給衛星裝上鐳射發『射』器,可以用來摧毀敵人的衛星;在地面上,藉助影象識別和鎖定技術,鐳射武器也可以完成反導工作——灼燒來襲的*,讓其失去正常的功能——鐳射作為一種武器,其中相當的功能在地球上得到了實現。
就原理上來說,用於作為武器的鐳射發『射』器,跟用來作為玩具的鐳射發『射』器,本質並沒有多少區別,只是量變產生質變而已。
同樣的類比,地球上的鐳射武器,和之前影片中看到的鐳射武器,也只是在量變上更邁進了一步——讓原本被認為,只能用於精確打擊個別目標的特殊武器,進一步暢想為核武器級別的大殺器。
僅僅從創作的層面來解讀,饒鑫覺得這部電影要是真的出來,他肯定第一時間去買票觀看。
而接下來的這些影片,毫無疑問,就是這個電影創作方,在整個思路上的擴充套件。
既然鐳射量變之後可以得到這種效果,那同樣,生活中常見的用電器,更是如此。
在地球上,最多隻能小範圍內起作用的電磁鐵,在影片中的環境裡,展現出非同尋常的作用——鑑於電影中,預設的武器是那些飛劍,那自然,電磁鐵的最大作用,就是可以作為護盾,對劍產生防護作用。
同樣是量變產生質變,現實生活中,即使是用在吊車上的電磁鐵,作用範圍也不過一米以內,但是影片中,可以明顯看到飛劍在接近電磁鐵的幾十米範圍內,就開始受到立場的扭曲,開始出現了軌跡的變化。其吸力之強,在劍被完全吸住以後,竟然還出現了因為表面應力不一致,產生材料的扭曲和變形的現象。——這又是一大筆被燃燒的經費。
只是用來自動加熱煮水的杯子,竟然可以用來作為小型的金屬冶煉爐。
至於放電器,那就更不用說了,人為製造出上幾百米,甚至數千米的幹閃電,只要功能足夠,短時間內甚至可以製造一場閃電風暴。唯一的問題,只是閃電的釋放終端並不能很好的解決——無重力環境不存在接地一說,所有的閃電會隨即導向周圍的小島,具體導向哪裡,只看目標區域的電勢高低。
和鐳射武器比起來,這些武器相對要弱了很多。
而他們這次會議的目的,就是要討論,在能源問題可以得到解決的前提下,有沒有可能,利用這些武器,以及地球上的其他武器,和之前的鐳射武器進行對抗。
從這種種細節來看,這個專案似乎是又一個地球大戰外星人的題材。——很老套的大題材,但大題材下的新方向和新思路很有趣。
另外,從今天的這個議題來說,這是上次饒鑫參加過那次會議中,其中一個議題的進一步延伸。
上一次會議中,他們討論的內容僅僅是泛泛的,那次的資料沒有今天這麼的詳細,不僅有影片,還有現場具體的技術資料,其中就包括那些電器的常規指標,比如電磁鐵功率和吸力的曲線圖,放電器的輸入輸出比率……有一個數值是非常值得注意的,在所有這些用電器中,功率全都不存在上限——也就是說,從理論上來說,只要輸入足夠多的能量,這些用電器就能產生同等的量變。
這一點在科學上倒是非常具備合理『性』——很可能那些用電器內部的電路都是真正意義上的超導材料,所以根本不存在所謂的功率限制。
饒鑫覺得自己大概猜到了為什麼他會被邀請參加這些諮詢會,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自己科幻小說的創作經歷——這些專案大概是電影的前期籌備,專門找一些技術專家來完善設定的。
但這個猜想在接下來,那個美國人的發言中,又受到了很大的動搖。
顯然,那個美國人的思維模式,並不是從電影創作的層面出發的。
美國先生表示:“僅僅從武器效率上來說,這些裝置並不具備鐳射那樣,成為武器的天然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