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8部分

奸臣。觀眾們喜歡岳飛,喜歡那個在戰場上豪邁無雙,在戰場下文采風流的岳飛。當他遇到挫折和迷茫的時候有,他們感同身受,同樣覺得難過,為他感到不值。

他們看著這位將軍巡邊,操練軍隊,即使是在議和之後,他依舊不願有分毫放鬆。有人說宋金乃是兄弟之國,岳飛此舉是大逆不道,他即使知道這樣對他的前途沒有好處,卻依舊我行我素。有的時候,一個人的選擇並不是為了個人的利益的。他的母親曾經在他肩頭刻下那四個字,他一生也不會忘記……

精忠報國。

精忠報國啊……

他記得針紮在面板上的痛苦,也記得母親對他的教導;他記得小鎮中平靜的生活,也記得戰亂中流民的痛苦無助;他想要大宋強盛繁榮,而這一切,必須要有軍隊的守護才可以!

他是這個國家的守護者,是這個民族的護航者,他承擔著遠比旁人巨大的責任,他不會忘記背上的誓言,他必會——精忠報國!

第124章過河過河過河

這是一段令人心裡難受的情節。宋金和議達成之後,皇帝封賞百官,然而面對厚賜,岳飛反覆推拒,他依舊堅持宋金和議是錯誤的這一看法,也因此而不願被封賞。若因此有尺寸功,非吾之功。若因此有尺寸過,國家之禍。

其實朝堂上有多少人不是很清楚這些事的呢?只是總會出於各種各樣的原因逃避事實,沉浸在安寧的環境中。也怨不得“暖風燻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了。

范仲淹在《岳陽樓記》中說“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俱興”,而宋金和議之後,越明年,金國撕毀協議,悍然入侵。而相信了一張紙的力量的宋國沒有防備,一時之間軍隊節節敗退,城池相繼失陷。大宋講究養士,所以朝堂上原本主張議和的各位不過是臉面上過不去一點,即使是罷官也能榮退,說不準還能重起,落得一身富貴。可是那些為此而喪生的平民,被摧毀的城池,獻出鮮血的將士,他們的付出又要在什麼地方找回?

金闕之中的君王下令,要韓世忠,張俊,岳飛等人出軍迎擊。

所有人都在嘆息。這到底是為什麼呢?那位君王在政治上的手段其實很驚人,輕輕巧巧掌握著所有人的生死,然而在涉及國家大事的事情上,卻分毫不肯將自己的信任交付給岳飛這樣的忠臣,他兀自玩著手腕,自得於屬下的臣民的敬服,選擇性地忘卻國家遭受的一切,或許在他心中,反正總會有無數個岳飛這樣的人物出現的,即使他打壓了岳飛,也多的是人可以為他服務,也多的是選擇。

這大約是絕大多數君王的通病。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敵國滅,謀臣亡……為了避免走狗的最後反撲,他們已經無師自通地開始在狡兔未死的時候下手了,想著反正有別的惡犬能用,最終卻是失了狡兔,餓死了獵人。

旁觀者總為走狗不值。

不屬於那個時代的人總難以想象那是怎樣的一種忠誠。當代的人不會認可所謂的“雷霆雨露皆是君恩”,他們總是愛憎分明的,有恩則報,有仇當還。假使他們中的任何一個人遭遇這樣的對待。如果不是對方對自己有救命之恩的話,當下就絕對不會忍受了。

但岳飛並不是在場的任何一個人。如果是少年的他,或許也會像人們那樣思考。但是此時此刻的他。背上刻著“精忠報國”四個字,他效忠著大宋,效忠著朝廷,效忠著皇帝。所以他只是接受了派遣,在就能過撕毀了合約之後走上戰場。

這將是他的生命中最具傳奇性和悲壯性的一場戰爭。對戰金兀朮。

戰爭場面。再度展開。

低沉的號角聲,再度響起。

沒有任何鋪墊,就聽得岳飛的聲音吼出一句:“光復中原!”緊接著,從正側面拍攝的鏡頭中,如潮水一般的兩支軍隊在螢幕正中央相遇了。

兩個方向相反的浪潮擊打在一處,該是何種模樣?

原本是涇渭分明身上的衣服都不同的兩軍。在這一觸之後忽的就融入了彼此。那彷彿是海岸線一般的軍隊交界處,更是混亂一片。忽而這一邊突出了一點,忽而那一邊凹進了一點。這是一場鏖戰。在剛剛接刃的時刻,竟然就已經勢均力敵。

膠著之態使得雙方的將領都同時皺起了眉,也讓代入了岳飛立場的觀眾們不由心急起來。按理說,以岳飛的能力,要打敗對方不應該是十分輕鬆的嗎?怎麼現在卻是這麼個結果呢?

在戰場兩端的主將同樣是這樣想的。他們當然不會接受失敗。都開始轉換戰術,變換陣型。

比起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