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3部分

皇帝微笑,道,“貴國之事,漢庭已知悉。事關重大,還須商議。骨都為兩國之好奔勞,朕甚欣慰,賜帛五十。”

溫羅知道接下來不由他做主,只得行禮謝恩,隨內侍退下。

他才走開,有大臣立刻道,“陛下,臣以為不可助匈奴!匈奴自相殘殺,於我有利!匈奴素來無義,若出兵相助平叛,待其恢復元氣,必反擊中原,我子弟白白殞命不說,反累父老受胡虜之苦,實不可為!”

話音才落,有人道,“此言差矣!陛下,臣以為,此時正是出兵之機!匈奴大亂,其內空虛,正好一舉將匈奴殲滅,逐出王庭!”

此言出來,許多人贊成。

“烏珊王庭,乃我北境心病,如今正是一舉祛除之時!”

“趁其混戰,各個擊破,佔據漠北之後,北方再無邊患!”

……

殿中一片熱鬧,徽妍聽著眾人議論,與張挺皆沉默,各不言語。

皇帝一直沒有出聲,好一會,忽然將目光投向這邊。

“張內侍,王女史。”他緩緩道,“二卿在匈奴多年,未知如今之事,有何見解?”

張挺與徽妍相視一眼,忙向皇帝一禮,道,“臣服侍內廷,軍國大事,未敢輕言。唯有一事,仁昭閼氏所齣兒女,亦未知下落,臣等惟願陛下念在閼氏及甥舅之義,將王子公主救出!”

皇帝沒答話,卻看向徽妍。

“女史亦是此意?”

徽妍觸到那目光,忙垂眸,向皇帝一禮:“妾亦如內侍所言。”停了停,又道,“然妾以為,滅烏珊王庭,是為不妥。”

眾人皆訝,看向徽妍。

徽妍鼓起勇氣,望向皇帝,道,“陛下,當今匈奴五部,烏珊亦不過其中一部。而五部之中,與漢庭最善者,正是烏珊。其雖佔據漠北,卻乃中原與其餘四部之間屏障,妾以為,破之不可。”

聞得此言,即刻引得嗡嗡一片議論。

有人當即冷笑,“此婦人之見!”

徽妍回視那人,蹙眉道,“妾確乃婦人,然見識高低長短,與妾是何人無干。請問公臺,此番漢庭出兵,可否將五部一併殲滅?”

那人愣了愣:“這……”

徽妍接著又問:“若不可,既滅了烏珊王庭,我朝可否即徵調數百萬人充實漠北,築城戍邊?”

那人結舌,與旁人相覷。

“一舉征伐數百萬人實邊,談何容易。”有人答道。

徽妍冷冷道:“烏珊王庭地域之廣,甚於整個京畿。妾所言實邊人數,不過保守之計。更遑論漠北地氣貧瘠苦寒,不宜農耕,這數百萬人到了漠北,糧草皆須內地供給,未知公臺可算過,每月須得多少,每年又須多少?”說罷,她看向皇帝,道,“陛下,漢庭若出兵滅烏珊,其不過為剩下的四部匈奴掃清障礙,不出一月,漠北便將為新來匈奴人瓜分殆盡,而漢軍將士,亦白白死傷。漢庭長期與烏珊王庭相善,其用意乃在於制衡其餘四部,也正是因此,四部為烏珊侵蝕,怨恨漢庭。一旦烏珊傾覆,其亂遠甚當前,先帝至今經營毀於一旦,伏惟陛下深思!”

她話音琅琅,雖柔和,卻擲地有聲。

一時間,殿上安靜,無人說話。

杜燾看著她,覺得甚是有趣,開口道,“以女史之見,我若助烏珊,日後其勢大,又當如何?”

徽妍反問:“烏珊為政以來,經營數十年,除了前番中原內亂,其勢可曾大到對中原有過真正威脅?”

杜燾抬眉,片刻,道,“不曾。”

徽妍道:“中原對匈奴,一向奉行以胡制胡,助弱滅強,不使任何一方坐大。或借烏珊制四部,或借四部制烏珊,又或使四部互制。數十年來,漢匈之間未有大戰,而匈奴日衰,此上策也。如今棄上策而取下策,豈非不智?”

杜燾無言以對,道,“如此,女史以為如何?”

徽妍道:“妾以為,出兵助王庭平亂,乃是可取,然若藉機滅烏珊,則不可。”

杜燾不再說話,袖手坐回去。

皇帝看著徽妍,唇間漸漸露出笑容,目光深邃。他環視一眼殿上,只見方才說得激烈的那些人,此時都沒了言語。

“眾卿還有他議否?”他問。

只有人提出了些出兵糧草之類的問題,再無人多說。

皇帝停頓片刻,道,“王子公主乃朕外甥,如今有難,朕當相助,此親義也,自不待言。朕意已決,應烏珊單于生前所請,出兵漠北,助王庭平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