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1984年在美國舉行的奧運會上,有一隻代表隊卻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那就是同樣身處社會主義陣營,並且是世界第二大社會主義國家的中華人名共和國奧運代表團。
這其中的歷史原因和背景深刻而複雜,不過在這個歷史性的過程中,有兩項運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一項就是中國的國球,乒乓球。
在1971年,中美還未建交的時候,美國乒乓球代表團和一小批美國新聞記者抵達北京,他們成為自1949年以來第一批獲准進入中國境內的美國人。
之後雙方進行了一場乒乓友誼賽,中國的國家領導人作為觀眾出席了比賽。
而這次兩國乒乓球隊的友好往來,也成為了推動中美兩國關係正常化程序中一個重要的象徵**件。
緊接著在1972年,時任美國總統的尼克松便跨過太平洋訪問中國,實現了中美關係到正常化。
這次以乒乓球為“先頭兵”的外交活動,在歷史上也被冠名為“乒乓外交”,“小球推動打球。”
不過1972年以後,中美只是關係正常化,還沒有正式建立外交關係,直到70年代末期,隨著世界局勢的變化,中美建交被提上了兩國外交事務的議程。
而就在這個時候,另一項運動發揮了1971年時乒乓球所起到的作用,那就是一項大球運動——籃球。
1978年,中國國家男子籃球隊和女子籃球隊一道訪問了籃球最強國美國。
當時以張衛平為代表的國家??國家男籃,前往了紐約、洛杉磯、格林斯伯勒、華盛頓、紐約等城市,和美國的大學籃球隊,像著名的ucla,維克森林魔鬼執事等球隊打了幾場友誼賽。
緊接著在1979年1月1日,中美兩國便正式建交,擁有了合法的外交關係。
雖然不能說1971年的乒乓球友誼賽和1978年的籃球賽推動了中美關係的進步,但不得不承認,兩項賽事確實做到了兩國正常交流試驗田的作用,也表明了競技體育這種“既競爭又合作”的活動,和國家外交之間存在相似性。
隨後在1979年中美建交以後,1978年nba的總冠軍球隊,來自美國首都的球隊華盛頓子彈應邀訪華,體育運動再次成為了兩國交流的潤滑劑。
當然,在中美雙方的友誼賽上,子彈隊打得中國隊是毫無脾氣,也是讓中國籃球運動員第一次見識到了世界最強籃球國的最高水平。
時間的指標撥到了1985年,距離上一次中國男籃訪美已經過去了7年多,當年那一屆男籃球員已紛紛退役,新一波的男籃健將們開始為中國籃球的事業而奮鬥,不過他們的教練還是大名鼎鼎的錢澄海錢指導。
這一次,他們是收到了nba方面的邀請,在nba的休賽季前往美國,展開為期一週的籃球訪問活動。
這一次的訪問活動和1978年那次充滿政治寓意的訪問不同,在斯特恩的盤算下,這將是nba商業帝國向中國大陸伸出觸手的第一步,充滿了濃厚的商業氣息。
只不過對於中國男籃來說,他們並不知道對岸那個精明的猶太律師心中的想法,錢澄海指導主要還是希望男籃的小夥子們能夠去美國好好見識一下籃球最強國的最高水平,希望他們能夠在眼界和心氣上有一個質的提高。
當中國男籃乘坐飛機抵達紐約的時候,已經是1985年六月中旬,此時正當時nba總決賽剛剛偃旗息鼓,同時選秀大會還沒有開始的“風平浪靜”階段。
此次男籃的訪問團是一個擴大團,除了國家隊的成員,工作人員,教練員外,還有各地方隊的一些精英球員,他們都有機會入選新一屆的國家隊,來參加1986年的男籃世錦賽。
“小鹿,看到沒,這就是老美的計程車,可比你們北京的夏利好多了……就是這顏色有點醜,一溜黃色的。”坐在前往目的地酒店的大巴車上,一個戴著眼鏡的高個子對旁邊留著一腦袋針一樣的頭髮,像個刺蝟一樣的小個子說道。
“北京那最牛叉的,是雪鐵龍出租,那裝飾~那感覺……不過,確實比美國這黃皮子差點,你說我們那兒黃皮全是小麵包,他們這兒倒是大轎車……美國這車可真多,真不知道北京啥時候能變成這樣。”被稱呼為“小鹿”的刺蝟頭小個子,就是來自北京首鋼的球員,閔鹿蕾。
他當然不知道,再過幾十年,北京將車滿為患,比紐約還要可怕。
坐在他旁邊的,就是男籃的主力內線,來自山東的大漢宋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