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42部分

遠華集團經過十年的發展,十年前還只是新興產業的領域,此時已經大部分被遠華集團所壟斷。

這種以建立在民族體系上的財團是最恐怖的。所以江渝並不願意看到德國贏得這場戰爭。

至於什麼過河拆橋什麼的。江渝並不願意去考慮那麼多道義上的問題,因為世界上各個民族就像是一個雨林,別人長高了你就吸收不到陽光,民族之間,只有**裸的利益考慮。

而且從道義上來說,德國只是借了人給中國,並且提供了一些貸款而已。

技術方面都只是交換罷了。

最重要的技術還是江渝自己研究出來的。

現在中國對德國進行援助,已經很對得起德國佬了。而且德國佬可是主導了八國聯軍侵華。德國佬也是侵略中國的列強之一。

認真算起來,中國完全沒必要援助德國佬。

當然現在對德國佬的援助。也是出於中國自身的利益考慮。

……

1917年6月間,中國北方的夏收開始了。

這一年中國北方種植了大片的麥田,而且基本上完成了農業機械化生產,北方的農業人口大部分都成了工業人口。

大量的麥田收穫了大量的小麥,只見聯合收割機忙碌的在廣袤的麥田上收割著金燦燦的麥子。

脫粒後的小麥直接吐入邊上的汽車上,然後汽車將小麥運入麵粉加工廠進行加工。

農業生產效率高得嚇人。

隨著大型小麥聯合收割機的普及後,一個人就能夠完成幾千人的工作量。不過也有很多是小型的收割機,那些收割機的收割效率更低,但也能完成幾百人才能完成的收割活動。

北方的農業耕地,基本上完成了辛迪加模式。

其中最大的地主就是財團,其次就是那些加入辛迪加組織的中、小地主,同時也有自耕農加入了這個組織。

加入了這個辛迪加組織後,耕地則由財團的農墾公司負責經營了。

從播種到收割,都是財團用農業機械完成。

然後每年把收益算一下,按照耕地畝數和耕地等級來分配生產利益,但扣除一下農業稅,以及農機費之後,一畝地也分不到太多錢,也就跟租地差不多,但是收入會比租地多一些。

只不過,這些土地的經營權都已經交給農墾公司了。

這些土地,變相的等於是財團的了。

大量的糧食產出,保障了中國大量人口轉移成為工業人口的糧食供應,不過北方的糧食生產主要集中在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關中平原、河西走廊這幾個商品糧供應基地。

不過華北地區的棉花種植面積卻是不斷增長,因為種植棉花的效益很高,這主要是受第一次世界大戰影響。

此時的中國有10%的耕地被用於種植棉花,相比歷史上民國時期的13%低了一些。但是棉花種植面積卻是多了許多,因為中國的版圖變大了很多。

北方的糧食產量實際上並沒有南方來得高。

中國人的主食是大米,麵食南北都有吃。南方吃麵食主要是做餃子、包子,早餐吃饅頭之類的。

南方的大米產量年年增長,不僅畝產超過了小麥,而且一年普遍能夠種植二季稻,廣東地區的農業生產則因為有了拖拉機之後,三季稻的種植成為了可能。

除此之外,中國南方已經不是傳統的南方了。中國瘋狂向南擴張七千裡疆域,東南亞只剩下一個緬甸和馬來西亞未被納入管轄範圍。

東南亞的糧食產量就很高了。

特別是越南、暹羅,暹羅在臣服稱臣之前就已經在大量出口大米了。越南也是一個魚米之鄉。後世的越南由於得到了中國的雜交水稻,一躍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大米出口國家。

瘋狂的增長了9。2億畝園地、耕地之後,中國的農業資源已經比較充足了,糧食生產根本不是問題。

因此在棉花等經濟作物的種植面積上開始不斷增加。

除了本土種植了很多棉花外。中國資本進入了俄國的中亞細亞地區。在那裡租下了大片的土地。

那裡也就是後世的哈薩克地區,那裡有優厚的棉花生長環境,和xīn 激āng地區是差不多的。

哈薩克有比xīn 激āng面積更大得多的棉花種植土地,同時棉花質量也很高。

但由於受戰爭影響,哈薩克斯斯坦的棉花產量卻是連年下降,直到中國資本進入哈薩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