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手機使用者請到m。閱讀。
第一百二十七章 比洛
經過一系列極其秘密的幕後交易,俄國政府最終從倫敦拿到了一筆2000萬英鎊的貸款。
俄國給出的籌碼就是:沙皇同意英國羅斯柴爾德家族旗下的裡海-黑海石油公司獨資修建“巴庫—第比利斯—巴統”鐵路,並擁有99年的獨佔權。
19世紀末期,世界石油市場風起雲湧,巴庫油田的異軍突起打破了美國石油長期以來的壟斷地位。
從1879年到1888年俄國石油產量增長了10倍,達到2300萬桶,相當於美國產量的45%之多。
歷史上,“巴庫—第比利斯—巴統”鐵路於1900年建成,隨著運輸通道的開啟,巴庫油田一躍成為是世界上產量最高的油田。1901年巴庫石油產量幾乎佔世界石油產量的一半。以托拉斯形式存在的羅斯柴爾德家族和諾貝爾家族的聯合石油公司成為那個時代規模最大的跨國石油巨頭之一。
不過,本位面,羅斯柴爾德家族依靠和俄國政府的幕後交易,獲得了獨資修建鐵路的權力,數年後,諾貝爾家族不得不出售了旗下全部油井,退出巴庫油田。由是,世界上最大的自噴井油田全部掌控於羅氏家族的裡海-黑海石油公司手中。
這自然是後話了,眼下俄國政府利用倫敦銀行團的貸款從美國大量購進糧食,以解燃眉之急。
同時,沙皇果斷下令停止修建西伯利亞大鐵路,把全部資金用於穩定國內經濟和加速金本位改革。
俄國是歐洲大國中最後一個完成金本位改革的國家,當時美國政府已經暫停執行謝爾曼白銀法,不再大批拋售黃金收儲白銀,因此俄國沒能像奧國那樣搭上美國的順風車輕鬆過渡到金本位時代。
由於波蘭戰爭的失敗,此時的俄國不僅失去了波蘭的人口和財賦,而且龐大的軍費開支,尤其是戰後對傷殘軍人的補貼使其財政承受了巨大壓力。
和歷史上的日俄戰爭時期不同,彼時的俄國已經開啟了斯托雷平改革,工業發展一日千里,因此激增的財政收入可以輕鬆抹平戰爭的創傷。但是眼下的俄國還是一個徹頭徹尾的農業國,而失去了輕工業發達的波蘭地區,更使其財政收入銳減20%。
正是在這種情況下,亞歷山大三世沙皇做出了壯士斷腕的決定,他下令無限期停止西伯利亞大鐵路的修建,把這筆寶貴而龐大的預算投入到更為要緊的地方。
皇太子尼古拉為此惱怒不已,但是卻不得不遵從父親的決定,而把全部怒火撒向挑起戰爭的敵對鄰國。
修建西伯利亞大鐵路是尼古拉的夢想和追求,數年來,他為修建西伯利亞大鐵路傾注了太多的心血。
5年前,他乘船前往遠東視察海參崴時,甚至還在日本吃了槍子,差一點一命嗚呼。1891年,他就任鐵路修建委員會主席,從資金、人事到測繪、規劃的方方面面,他都無不勞心勞力的統籌排程。
當俄國停建西伯利亞大鐵路的訊息傳來,德國外交部一片懊惱之聲,瓦德西甚至也開始在威廉面前公開指責外交部的判斷錯誤。
多年以來,德國一直在鼓勵俄國修建西伯利亞大鐵路,希望以此消耗俄國的財力,使其削減軍費開支,從而緩解德國在東線的壓力。
1891年波蘭戰爭結束後,這個目標並沒有改變。因為在德國的智囊們看來,西伯利亞大鐵路難以從經濟上給俄國帶來好處,天文數字的投入背後的唯一產出便是:加強了俄國在遠東的勢力,僅此而已。
而德國在遠東地區並無值得一提的利益存在,因此任何一個有腦子的德國人都樂意看到西伯利亞大鐵路不停的修建下去,把俄羅斯國庫寶貴的金盧布扔進西伯利亞的冰天雪地之中。
在之前的對俄政策討論中,荷爾斯泰因堅定的認為鐵路建設一事,開弓沒有回頭箭,前期的測繪和籌備工作耗資巨大,既然已經開始那麼一旦停下來就等於原來的資金全都打了水漂,而且隨著合同解除後違約的賠款也是一筆不小的數目。
據德國的鐵路專家以及從從法國銀行方面的貸款情報估計,鐵路停建將使俄國損失超過1億盧布,相當於俄國陸軍全年的軍費開支。
不過,沙皇的決心和對局勢的判斷顯然超出了荷爾斯泰因等人的估計。
其實,當俄國方面後來提出延長《德俄商約》年限,以換取德國的糧食援助時,瓦德西是贊成的,赫伯特也未明確反對,只有荷爾斯泰因堅決反對,認為若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