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此同時,西岐城中。 帝辛看著剛經歷過血與火蹂躪的西岐城,只覺得一股悲傷之意湧上心頭。 儘管西岐,背叛了他大商,但那都是周武王姬發和姜子牙的陰謀。 和西岐城那些安居樂業的百姓們關係並不大。 如今,帝辛看到那無辜的百姓們受此大難,還是很傷心的。 畢竟,這些百姓們,也是人族啊! 而他身為人皇,卻沒有保護好這些人族! 他有愧啊! 帝辛就這樣,直直的看著滿目瘡痍的西岐城,良久沒有任何動作。 此刻的西岐城,空無一人! 有的只是遍地的骸骨和血水! 有的只是滿城的斷壁與殘垣! 有的只是折斷的金戈和腐朽的鐵馬! 一切彷彿都在痛訴著,戰爭的殘酷一般。 帝辛不禁垂下腦袋,開始沉思起來,他的眼神變得迷茫。 他開始思考,他所做的一切,究竟是不是對的? 有沒有必要進行這一場損失慘重的戰爭? 若是他順照原先時間線的發展,看著大商被西岐覆滅,是不是就不會發生這種慘絕人寰的事情了? 是不是他逆天所為,違背天命,才會招來這麼多的仇家,讓人族陷在水深火熱之中? 難道說,這一切,都是他的錯嗎? 是他這個人皇的錯嗎? 帝辛的眼神變得渾濁,整張臉變得糾結起來,好似在做著痛苦的掙扎。 良久之後,帝辛的眼神才逐漸恢復了清澈。 不,他做的沒錯! 縱使他不反抗,任由那些聖人高高在上,任由西岐取代大商。 但那些百姓們,但那些人族,依舊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若他冷眼旁觀,讓西岐滅了大商,那他大商的百姓,不也是要受戰亂之苦嗎? 錯的不是他,而是那些蓄意挑起戰爭,企圖從中謀利的人。 他只是被迫,不得不進行的反抗罷了。 正所謂,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 求人不如求己,坐以待斃,不是他人皇帝辛的風格。 將刀子送到敵人的手中,乞求敵人不要殺自己,將生機放在敵人的仁慈上,這是不可能的。 他若將自己,乃至人族的命運,放到那些聖人的手中,那將是多麼的迂腐和可笑? 想通了這一點的帝辛,頓時長出了一口氣,露出了暢快的笑容。 他沒錯,他所做的,都是為了人族,從來沒有半分私心。 戰爭是難免的,無論他做還是不做,戰亂之苦,始終便在那裡。 只要那些野心勃勃的聖人不隕落,戰亂便永久不會停止。 縱使讓西岐滅了大商,但終有一天,西岐同樣也會遭遇到和大商一樣的命運。 從那些聖人,賜下封神榜,掀起封神大戰的時候,便意味著那些聖人的野心,永遠不會停息。 帝辛擁有前世的記憶,清楚記得封神大戰後的所有事情。 封神大戰後,在那些聖人預設下成立的天庭,其中的人自稱為仙,看似逍遙自在,實則深受束縛。 為此,無時無刻,那些神仙都在遵循著聖人們的指令,為世俗下的人們降下劫難。 隨後他們再真身降臨,運轉花裡胡哨的神通,替那些受難的凡人們抹去劫難。 以此來證明仙人們的強大,讓那些世俗的凡人們,相信神仙的存在。 讓那些沒見過世面的凡人,對他們這些所謂的神仙感恩戴德,為這些神仙立下廟宇祭祀。 方便這些神仙,從凡人身上汲取那氣運之力,從而來壯大自身。 而當每個朝代,一旦趨於穩定,民心所向,只敬朝廷,不敬神仙時,神仙便無法汲取人族的氣運之力。 當那些人們不再相信所謂的神仙之後,這些神仙以及背後的聖人,便會故意引起動亂。 讓那個已經趨向穩定的王朝,徹底的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 譬如那個強橫到了極致的大秦王朝,真正做到了大秦王朝人人如龍。 民心所向,眾望所歸,大一統的趨勢顯而易見,甚至有了一世二世乃至萬世的跡象。 書同文,車同軌,讓整個時代,都對大秦王朝的文字與政策,都有了充分的認同。 要知道,要達成思想上的一統,是有多麼的艱難。 縱使放眼整個華夏,五千年的歷史,都沒有幾個,能完成思想上的一統的。 而大秦王朝,卻在短短的十幾載光陰中,便完成了這個舉世矚目的壯舉。 如此驚世駭俗的凝聚力,卻在那尊大人物隕落後,短短几年便土崩瓦解。 這種匪夷所思的事情,讓帝辛明白,背後絕對有著其他幕後黑手的推動。 或許便是那些聖人和神仙,遺留下來的手段吧。 前世之中,西岐代商,秦滅春秋,兩漢興亡,魏晉遺篇,隋唐迭代。 這些朝代間的動亂,背後都隱隱有著聖人的影子。 換句話說,這些朝代間的興亡更替,都是高高在上的聖人們在暗中推動的。 乃至於之後的西行之路,佛漲道消,都是那些聖人們彼此博弈的結果。 人世間的一切,從來都沒有脫離過那些聖人的控制。 後世的那些王朝,看似一統,實則早就成了聖人之間的傀儡與玩物。 五斗米教盛行,太平道崛起,唐三藏西行,三武一宗滅佛,這些事件的背後,往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