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體驗其境。釉面上形成的意境圖畫。 其前提必須是透過窯變自然形成,不是人為所致。 這些意境圖畫有人物、動物、山水、風景、傳說故事等等。 這種變化妙在似與不似之間,欣賞時能引起人的聯想,情景交融,從而使人心情愉悅,獲的美的享受。 其九為渾,即是整體為渾然天成。 釉面窯變色彩,紋路,斑點,意境渾然一體。 自然天成,給人以整體的美感。 釉層渾勻一致,無區域性過厚堆積或露底的現象。 渾是鈞釉窯變的主要特徵之一。 鑑賞一件鈞瓷的釉色,只要按照上述九種去分析,基本就能分出優劣來。 但應注意的是,並不是每件鈞瓷都具備上述九個特點,如窯變單色釉就沒有“境”和“變”二字,所以有時也不能強調一件好的鈞瓷非要這九個特點同時都具備不可。 各位尊客,你們看看,這一件鈞瓷,與他們所帶來的是不是分別很大……” 雪裡梅拿著另一個鈞瓷的碗,讓大傢伙觀察其中的分別。 “哎喲,分別很明顯嘞,一看就知道是假的……”客人大部分人都是有眼光的人,仔細一看,非常之明顯。 “吶吶吶,你自己也說了,不能單憑看境與變辯真假,你所講的不是廢話麼……”長著兩撇羊須的中年人臉色一變,肌肉抖動,隨即又奸笑起來。 “鈞瓷?”門外的賈玉京眉頭一皺。 很多人對於陶與瓷之間,有著迷糊認識,傻傻乎乎分不清其中的區別。 陶器有不掛釉和掛釉的兩種,掛釉的陶器釉料在較低的燒成溫度時即可熔融。 就像日常所見的唐三彩,雖然是掛釉的產品,但是同樣屬於陶器的範疇,宜興的紫砂壺也屬於陶器製品。 瓷器的釉料有兩種,既可在高溫下與胎體一次燒成,也可在高溫素燒胎上再掛低溫釉,第二次低溫燒成。 除了軸質不同,還有陶和瓷的吸水率不同。 國標中,陶和瓷是按它們的吸水率來區分的,吸水率小於0.5%的為瓷。 大於10%的為陶,介於兩者之間為半瓷。 二是燒成溫度不同,陶器燒成溫度一般都低於瓷器。 最低甚至達到800℃以下,最高可達1100℃左右。 瓷器的燒成溫度則比較 高,大都在1200℃以上,甚至有的達到1400℃左右。 三是堅硬程度不同。 陶器燒成溫度低,坯體並未完全燒結,敲擊時聲音發悶,胎體硬度較差,有的甚至可以用鋼刀劃出溝痕。 瓷器燒成溫度高、胎體基本燒結。敲擊時聲音清脆可聞。 四是使用原料不同。 陶器使用一般黏土即可製坯燒成。 而瓷器則需要選擇特定的材料,以高嶺土作坯。 燒成溫度在陶器所需要的溫度階段,則可成為陶器,例如古代的白陶就是如此燒成的。 高嶺土在燒製瓷器所需 要的溫度下,所制的坯體則成為瓷器。 但是一般製作陶器的黏土製成的坯體,在燒到1200℃時,則不可能成為瓷器,會被燒熔為玻璃質。 其五是透明度不同。 陶器的坯體即使比較薄也不具備半透明的特點。 例如龍山文化的黑陶,薄如蛋殼,卻並不透明。 瓷器的胎體無論薄厚,都具有半透明的特點。 以上六種是陶與瓷器的具別。 鈞瓷茶具之所以備受大家喜愛,是因為一方面,它是藝術品,形制優美,顏色 古雅,似玉如玉,五彩斑斕,極盡大自然色彩之美。 另一方面,它又是實用 品,用以沏茶,茶味特別清香。 這種既有藝術收藏價值又實用價值的特點,使鈞瓷壺的身價日漸增長,成為收藏界歷久不衰的寵兒。 “哥哥,你站著不累麼?這張櫈子,給你坐呀……” 賈玉京正思索中,一個年約五六歲的總角小女孩眨巴著一雙可愛的大眼睛盯著他。 “噢,我不累,謝謝你,小丫頭,你叫什麼名字?” “我叫小雪兒……” “小雪兒?”雪裡梅的女兒?見她樣子真有雪裡梅的幾分模樣,白裡透紅的粉嘟嘟小臉蛋特別的可愛。 “小雪兒,店裡面常常有人欺負你媽媽麼?” “嗯,很多,每十天半個月就有人來搗亂的……”小雪兒望著那群人,目露畏懼之色。 “那麼平時怎麼解決壞人的問題?”賈玉京問道。 “報官老爺耶,不過,官差走了之後,他們又會回來的……”小雪兒皺著小臉蛋,鬱悶道。 “你爹爹呢?” “他?他病死了……”小丫頭嘟著嘴,表情垂泫欲泣。 “別哭別哭啊,以後有人欺負你們,哥哥我替你出頭……”賈玉京抱起她,安慰道。 “真噠?”小雪兒大眼睛圓睜,不敢相信會有此等好事兒。 “當然啦……” “拉鉤……” “啊?”賈玉京見她豎著小尾指,不由啞然失笑,與她拉勾立下約定。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