尬,無權繼承爵位,既不好像庶子一樣完全依附王府。
進京當差,尋求建功立業的機會,也成為蒙古王公子弟的一個出路。
卓禮克圖親王府!雖有子弟在京,但多是旁系,身份不顯。
曹顒身份炙手可熱,如今又是戶部實權堂官,能幫襯一把最好,巴特麻想到此處,只覺得欣慰。
早年,科爾沁的女人在滿洲頂半邊天。太宗皇帝在世時,後宮五妃三位出自科爾沁;世祖皇帝在世時,科爾沁女子雖沒有得到帝王的寵愛,但是卻佔據後位;等到今上登基,滿洲已經坐穩天下,不再需要科爾沁的援手,所以蒙古貴女入宮極少。
相反,愛新覺羅家格格,卻是源源不斷地嫁入蒙古,使得蒙古人多成為愛新覺羅家的外甥。
就像朝廷防備蒙古人一樣,蒙古人也防備著滿洲人。
從朝廷指婚旨意下來,巴特麻就對拉錫說過,格格必須要迎娶,但不管那位格格品貌如何,都不能做他孫子之母。
如此做,只是為了黃金家族血脈的傳承。不是擔憂有滿洲血統的孫子,而是擔心身為愛新覺羅氏外甥的孫子,會成為朝廷攻陷蒙古人的軟刀子。
這樣的事兒,並不少見。
朝廷尋由子問責於蒙古王公,奪爵論罪,而後令宗室貴女所出的臺吉承爵。既名正言順插手蒙古內務,又變相地掌控蒙古各部。
當倪端初顯時,這些蒙古王爺就想法子抵制,這也是為何嫁入蒙古的宗女那麼多,能真正生兒育女、繁衍後代的都是少數。能生下孩子的,要不是公主,身份尊貴,不受王府轄制;要不是身份極低,指得又是遠支。
像寶雅一樣,能平安生下兩個嫡子的,實是不容易。這其中,還要多虧了那位側福晉,因她的高調受寵與一雙兒女,使得寶雅的下嫁去了繁華,不為人注目。而後,寶雅年輕的活力與“雍容”,多少也使得她的郡王丈夫生了惻隱之心。
那一家子的故事,要是真說起來,也能洋洋灑灑幾大篇,這裡就暫且不提。
酒過三巡,巴特麻說話直爽,不會拐彎抹角,以長輩的身份,敬曹顒三盅酒。不過是一片慈父心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