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8部分

妙之境!我在面授時,有一節課的題目是“獨步倚天,無出其右”,為什麼要依靠天?因為明白了天人相應,天地人三才之道,才能夠達到出神入化的水平。所以,現在有很多傳承的內容都是妄解玄學,埋沒祖師心。

外應經常會出現,但應用如何取決於基本功是否紮實,其中最重要的是對陰陽、五行、卦、干支以及比擬附象的理解,而且一定是真正意義上的運用理解!到了隨心所用的時候,才能說應和天人相應;也就是說到了一定的時候,天道酬勤!我們常說人法地、地法天,但這時人就直接法天了,不用去法地了。這些是理,是指導原則。

關於外應,它的機理很簡單。大易至簡,易是簡易,就是很容易學,很簡單。取外應時,透過很簡單的現象就能判斷出複雜事情的結果,所以說大易是簡易。但真正高水準的把握和運用外應,最終的根源是由心來實現的。所以大家要重新去審視一下自己的內心。我們研究易學的目的是什麼?你將研究易學過程、方法、時間綜合在一起,然後想想,你將研究和使用易學作為目的,還是作為過程?

易學可以提供趨利避害的手段,是方便法門,而不是究竟法門。超越易學的,是佛學。佛學是究竟的,由易及佛是我的過程,也歡迎大家借鑑。禪宗二祖神光(慧可),早期精通玄學,後來斷臂求法,後來繼闡玄風,博求法嗣。清代的金聖嘆,也是鑽研易學,後由易及佛,將二者互為印證。此外,周敦頤等人亦是如此。

“佛說一句法,萬類隨自解。”佛說一句話,每個人的理解是隨各自的思維而定的。初發心決定了效果。學習不僅要注意學習技巧,更加應該注重的是思維方法,這才是真正的學習目的。並且,這也是一個人根基的決定因素,這些根基來自於長期對世界的取捨和洞徹。要注重打好基礎,注意保持起日課的習慣等等,著眼點和初發心決定水平和方向。心性決定學習的過程和效果。即禪宗所說的漸悟和頓悟之分。心相應了,就是頓悟;沒有完全相應,就得走漸悟之路。不只是易學,所有的學問,都是運用之妙、存乎一心的。心是非常重要的,經天緯地,必作於細,心細如絲,守口如瓶。世上先有非常之人,然後才有非常之事。做一個有心人,時刻處處留意,自然就會獲得許多的啟示和樂趣。同時也就能夠熟練地應用取外應的方法。

取外應的方法,是建立在非常熟練紮實的基礎之上的。換句話說,它是要守規矩的。知規矩而後守規矩,守規矩而後脫規矩,脫規矩之後才能達到法無定法的境界。法無定法的境界也是取外應的境界之一。知規守矩顛倒用,始信相知亦不難!這個相知是方方面面的相知。是人對人的瞭解,人對事物的瞭解,人對天象的瞭解,

心性中的秩序如何,關乎未來。佛家說,心為萬法之門;道家說,萬化由心;儒家說:“盡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則知天矣。”(《孟子?盡心》)將這些道理真正理解並付諸行動,是最重要的。

要以正確的思維多實踐,要堅持起日課。特別需要強調的是:課一定要從下往上寫,先寫地分,再寫將神、貴神,最後寫人元,而不要從上往下寫。畫卦時,也是從下往上(即由內向外)一爻一爻地畫。為什麼要這麼寫呢?我們生活在地球上,地球生命的功能是由地球中心向外面散發所產生的,以人為例,一個人的能力能達到什麼樣的地步,是由內心所決定的。同樣是做事,用心做可以做得好,不用心做就做得不好,這些結果的形成也是人心由內向外展現的結果。如果不按照這個順序來寫,一定會吃虧的。這種影響是無形的,你會在理解力、判斷力上受它的阻礙。

學易不僅是為了預測彩票(2)

可以透過取外應的原則與方法,在如理思維的基礎上,多實踐多訓練。

我是東北人,小時候養成愛吃油條的習慣。今年很久未吃油條了,去安陽時,酒店的早餐裡恰恰有油條,比較出乎意外。我忽然想:今天東北老家一定會有人找我。果不其然,當天有三個東北人(都是我意想不到的)來找我。後來我就思考,為什麼是三人?油條中間是空的,入了離卦,離為三數,所以是三個人。這是對偶然現象的思考。冥冥之間,確實有定數。沒有無緣無故的愛和恨,萬事萬物的出現,能夠看到的、聽到的、體會到的,都不是無緣無故的。一種現象出現了,如果無動於衷,就是內心沒有達到那個理解程度。如果真正理解了,就會明白這種現象要告訴我們的結果是什麼。

外應的運用,要求用術者的內心,能夠做到在瞬間達到迅速入定的狀態,及至同時能夠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