份有地位的秀才老爺和舉人老爺下海打魚吧,也因此,他們對大清的政策沒有牴觸,對我們的政策卻深懷敵意。
拿下興化、福州兩府後,我們並沒有遇到想象中的老百姓夾道歡迎的熱鬧場景,相反,倒是有不少讀書人聚眾鬧事,給我們造成了不大不小的麻煩。這些人大都是地方上的頭面人物,對地方有著較大的影響,那些底層人士由於受到朝廷的愚弄,對我們也不大瞭解,他們判斷一個政權的好壞,完全是透過外界來了解的。而所謂的外界,就是這些被他們認為是見多識廣的地方頭面人物。因此,我們必須在每個所佔城市都留下一部分的兵力以維持秩序,而如此一來,我們的兵力就嚴重不足。我細算了一下,就算每個佔領城市只留下勉強能夠防守的兵力,等我們打到廣東的時候,手中的兵力頂多也就一個師多一點兒,就算憑著先進的武器裝備,也不一定能夠順當的拿下廣東,更不用說廣西了。
還有一點,閩北閩西一帶還駐有約一萬清軍,他們的戰鬥力不強,可是,卻足夠對我們形成威脅。這些兵力如果不清除的話,我們就沒有辦法盡全力南下。共和國的陸軍就這麼一點點,能夠派出來的,現在基本上都已經派出來了,一旦這支部隊出現狀況,別說拿下兩廣和福建了,就是我們共和國的生存都會出現危機。
因此,我認為,在沒有把後方穩定好的情況下,我沒有辦法向廣東發動進攻,頂多只能打到閩南一帶,把那裡的清軍趕回廣東得了。”
劉一飛坐在椅子上,默不作聲。他沒有想到,福建的情況竟然是如此複雜,自己以前想得太理想化了。畢竟,大清統治已達兩百多年,就算愛新覺羅氐再差再無能,一件東西用久了,多少會有一些感情的,想要在短時間內把國人心中對大清的殘存感情清除掉,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大清的統治,在初期幾乎全kao部隊,可是,自打中期以來,他們加重了在思想領域的控制。八股文的流行,本身就是給讀書人套上了一個巨大的枷鎖。這個枷鎖不是用木頭做的,而是用金錢,用美色,用金燦燦的前途打就的。
說老實話,大清對文人的控制雖然嚴格得半死,不過,對他們還算是優待的。秀才就是再窮,也有著一定的社會地位,見官不跪,上公堂不跪,充分地滿足了那些讀書人的自尊心。自打清中期以後,文人就從來沒有xian起過值得大書特書的波瀾,大清朝歷史上有名的幾次起義,都跟讀書人搭不上邊,挺簡單,讀書人是即得利益者,自然不會去破壞自己的好處了。這世道,就是這麼簡單,這麼現實,可以說,愛新覺羅氐,成功地把那些文人給閹割了。
問題是,這些擅長八股文的傢伙,辦起利國利民的事情來,的確沒啥能耐,可是,搞起破壞來,卻遠比一般的老百姓要強得多。原因挺簡單,他們掌握著筆頭,掌握著輿論的方向,可以對他們周圍的老百姓造成一定的影響。在大清的愚民政策下,老百姓得到知識的機會本來就不多,中國人一向習慣了看帶頭人的眼色行事,而在很多地方,那些讀書人就是帶頭人。
也就是說,要想真正獲得一個鞏固的後方,就得想辦法控制住這些讀書人。要是給劉一飛足夠多時間的話,他完全可以做到這一點。先來點兒暴力手段,然後,再安撫幾下,清朝的統治者都是這麼幹的,不過,這需要時間,而且,採取暴力手段時,可能會引起反彈,會留下後遺症。不過,只有時間足夠,讓劉一飛能夠在下層老百姓中發展出新的代言人,從而抵消那些讀書人的影響,就算有後遺症,也根本用不著擔心。
只是,他劉一飛沒有時間。現在是技術大變革時代,外面的情況一日三新,根本就不給劉一飛調教讀書人的時間。如果採用較血腥的暴力手段,不但不符合劉一飛的性格,而且,會讓共和國喪失民心的。最現實的是,現在共和國的頭等大事是儘快南下作戰,先佔領一個大大的根據地,為以後與大清決戰打下基礎,如果在這些讀書人身上費大多時間的話,南下大計必將受到影響。
想了想,劉一飛抬起頭來,看了看對清政府的情況瞭解得相當深刻的劉永福,恭敬地說道:“劉老,你覺得此事該如何處理?”
劉永福出身軍人,一向與秀才們尿不到同一個壺裡去,對那些只會動嘴皮子的秀才們,自然是沒有好印象過,他大大咧咧地說道:“這還不簡單,這些個秀才們一向膽小怕事,他們是看到共和軍紀律較好,這才聚眾鬧事的。要是佔領福州的是清軍的話,他們連屁也不敢放一個,那些清軍可不管你們秀才說什麼,一個不開心,大砍刀就直接砍了過去。所謂秀才遇上兵,有理說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