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得著將近二萬馬家軍相助,二是預料曹軍來得倉促,糧草物資並未補給得上,只要固守各城,熬過最艱苦的一個月時間,對方很可能被迫糧盡退兵——“所慮者,石泉若失,若赤坂亦不能阻敵,則賊可自荊州以沔水運糧,再相持月餘,田間谷熟,彼或無糧運之憂也。”
馬超手捻鬍鬚,沉吟不語,好半晌才說:“待歸南鄭,當集眾將商議,以定方略。”
等大軍回到南鄭城中,正是黎明前最黑暗的時候,士兵們一得到駐紮的指令,很多累得連營帳都不肯搭,直接裹著毯子就躺倒在民舍簷下睡了。可是馬超卻仍然精神矍鑠,毫無疲態,大步流星進入太守衙署,便命趙雲:“速召諸將前來議事,即已寢者,亦須喚起。”
時間不大,校尉以上,各路偏裨,既包括漢中軍也包括武都馬家軍,全都聚集到了衙署內,烏泱泱的將近有三十人。馬超先請趙雲大致講述了一番目前的局勢,隨即面色陰冷,環視眾將,緩緩說道:“今魏賊來犯,形勢峻急,吾等若不能合力同心,則漢中必失,漢中失而成都不保也,大漢四百年基業,行將至我等而亡……”一拍桌案:“吾故與子龍議,暫主漢中軍事,諸君有異議否?”漢中軍將盡皆注目趙雲,趙雲微微頷首,然後首先出列朝馬超一揖:“雲願奉將軍號令。”
於是眾將一起躬身:“願從馬將軍命。”
馬超說好,那麼首先:“從成都新主者可左,從劉封者右。”
趙雲聞言大驚,忙問:“將軍,此何意耶?”你不趕緊制定軍事計劃,怎麼又提起這碴兒來了?不是說暫且擱置爭議,一致對外的嗎?
馬超冷哼一聲:“若所從相異,未必嚴遵吾令?吾又何敢放心用之?”趙雲急忙分辯道:“如將軍昨日所言,所從事,待退敵後再議。吾今必奉將軍號令,絕無二心……”馬超直接打斷他的話:“吾卻不信!”
只聽“噹啷啷”聲響,馬家軍眾將直接都把腰間的環首刀給抽出來了,半數一擁而上,逼住了趙雲,半數攔住了身邊的漢中將。隨即馬超下令,說趙雲黨同篡僭,恐有叛反投魏之意,當先囚禁起來——於是即將手足無措的趙子龍抹肩頭、攏二背,繩捆索綁,押將下去。然後馬超再說一遍:“從成都新主者可左,從劉封者右。”當即“呼啦”一聲,八成將校全都奔了左側,光剩下四五個人愣在當地,不知如何取捨——其中自然也包括了廖淳。
馬超毫不客氣,下令將這幾名將領也全都當場逮捕,關押起來。等到肅清了隊伍,他才長出一口氣,開始正式研討起漢中的防務來……(未完待續。)
ps: 發燒三天了,白天還好,一到晚上就渾身惡寒,手足皆軟,啥都幹不了——問題我晚上寫東西才最有靈感,效率最高啊!好在還有存稿……今天去醫院看了,大夫說估計總得燒個五六天才會痊癒……真是要命啊!勞駕讀者朋友們給點兒票票,鼓勵一下我吧。
第十八章、二將爭功
馬超並沒有完全採納趙雲所建議的固守策略——一來不符合他個人用兵的風格,二來其麾下多西涼羌騎,憑堅而守,難以發揮出固有的威力來。於是馬孟起在反覆籌思,並與諸將商議後,即分派職司,分守各城,自己卻親率八千兵馬,疾行向西,馳援石泉。
同時,馬超還寫信給鎮守巴中的甘寧,請求派兵北上,以援漢中——你不打算摻和二劉之爭,但守漢中不能不應吧?
然而馬超緊趕慢趕,還是遲了一步,才至赤阪,即得傳報,石泉已失。他與馬岱商議:“若吾立營赤阪,與城砦犄角相夾,即魏人數萬來,亦可敵也。然恐其循南道,往取城固,奈何?”
從石泉縣指向漢中盆地,共有南北兩條道路可行。一是先北後西,循沔水直薄赤阪正面。赤坂位於漢中盆地的東端,砦南依山,向北尚有十多里的平緩坡地,便於騎兵馳騁。馬超即欲南向而背山立營,若魏軍全師來攻,赤阪守軍乃可擾其後路;若魏軍攻打赤阪,或分軍為二,馬家騎兵正可於緩坡上衝擊、踐踏之。馬孟起對於自己麾下騎兵,以及自己的將騎能力還是很有信心的,而且預估魏軍倉促來攻,又是走的沔水沿岸或者子午谷那般險峻之途,騎兵數量不會太多,即便以寡敵眾,自己也有相當大的取勝可能。
然而從石泉出兵,還可以先西后北,直接穿插到赤阪西面的城固東南方——道路雖然更加險峻,但路途較短。未必魏人不會循此捷徑啊。一旦魏軍圍了城固。西可直取南鄭。馬超必須從赤阪倉促回援,如此則主客易勢,大為不利。
按照趙雲當日的建議,之所以打算暫且放棄石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