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他們結婚才多久啊?再一細瞧,原來不是嬰兒,毛絨絨、圓滾滾一團,竟然是隻貓兒。
貓這種動物。並非中國土產,而是從西方傳入的——或者更準確點兒說,野貓大概中國古代也有,但馴化的家貓卻肯定是舶來貨。根據後人考證,家貓應該是原產埃及,漢代絲綢之路貫通以後,由波斯人傳入中國,但具體這“以後”要到多晚,那就誰都難下定論啦。
起碼是勳這一世,基本上就從來沒有見過家貓。這年月家中捕鼠之責,大多交給了狗。所以後世俗諺“狗拿耗子——多管閒事”,其實在魏晉之前是說不通的——狗還真不是多管閒事,那是它的本職工作。
由此是勳驟然得見一貓,而且乖巧地蜷縮在公主懷內,必然是家貓啊,不禁心生好奇。當即伸手一指,問公主:“此物何來耶?”公主笑著回答說:“稟大人,此狸為西域王相贈家兄子修,家兄遣人送吾。”
——《詩經。大雅。韓奕》中即有“有熊有羆,有貓有虎”句,但是跟熊、羆、虎並列,肯定不是公主懷裡這種小貓啦,應該也是大型食肉動物,說不定是指某種豹子。而這種小型貓科動物,不管野生還是家養,這年月都稱之為“狸”。
呂布在西域,想要搞到幾隻家貓是很容易的,作為中原罕見的寵物,送給女婿榆中王曹昂,那也正常,可是曹昂怎麼會想著相贈自家妹妹呢?要說曹昂的正牌胞妹,應該是清河公主,而山陽公主曹節乃卞氏所生,同父異母,平素也沒聽說這兄妹二人感情有多好啊,怎麼就突然間送了只貓來?難道曹昂深悔過往,又有恢復儲位之念,故此贈貓來示好?
正所謂“項莊舞劍,意在沛公”,其實他是想重新交好自己吧?
是勳如今仍然滿腦子的奪嗣之爭、陰謀秘計,忍不住就轉眼一瞥兒子是復。是復會意,輕輕搖頭,那意思,阿爹你想多啦,不必如此。
是勳這才收起胡思亂想,繼續觀察那隻小貓。公主介紹說:“此物最善捕鼠也。”是勳心說我知道,我上輩子見過的貓比你這輩子見過的男人都未必少了……曹淼卻一把從是勳懷裡接過是郯,面露厭憎之色,說:“既能捕鼠,何不置之倉中,而反抱之於懷耶?勿要驚嚇了我兒。”
是勳心說一個是兒子,一個是兒媳,手心手背都是肉,老婆你這樣講話就不太好啦,未免容易引發家庭矛盾。為了轉移話題,免除公主的尷尬,遂特意指著那小貓吟詩一首:
“似虎能緣木,如駒不伏轅。但能空鼠穴,歸自賞魚餐。當名小於菟,可使靖郭堧。”
其實這詩也是抄的,源出陸游的兩首《詠貓詩》。一為:“似虎能緣木,如駒不伏轅。但知空鼠穴,無意為魚餐。薄荷時時醉,氍毹夜夜溫。前生舊童子,伴我老山村。”一為:“鹽裡聘狸奴,常看戲座隅。時時醉薄荷,夜夜佔氍毹。鼠穴功方列,魚餐賞豈無。仍當立名字,喚作小於菟。”
是勳前一世雅好詩文,默記了很多古詩文名篇,所以穿越來此,才能靠抄襲發達。當然啦,此亦起意於“李代桃僵”,冒充是氏子之後,而且他直到離開是家,入仕曹操,有了自己的私密空間以後,才敢於將仍然記得的各種殘篇默寫出來,以資利用——在此之前則只敢在心裡默誦複習,避免遺忘而已。
到了今日,可抄的舊……未來詩文都已經用得差不多啦,再要作詩,大抵只能壯著膽子原創。不過也有某些詩篇因為實在找不到合適的場合躉出去,所以一直爛在手裡,比方說這陸放翁的兩首《詠貓詩》——他都沒能見著家貓,就算抄出來又有誰能懂啊?
而且是勳前一世又非貓奴,之所以還記得這兩首,完全因為陸游所寫有趣而已。故此隨著時光的流逝,他當初默寫出來的就不完全,只有“似虎能緣木,如駒不伏轅,但知空鼠穴,無意為魚餐”和“仍當立名字,喚作小於菟”這幾句罷了,還是臨時編綴成的篇,未免平鋪直敘,缺乏靈性。不過作為口占,倒也不算掉價。
看起來山陽公主挺喜歡這隻小貓,所以聞詩大喜,說我馬上就去取紙筆,把大人的作品給抄下來。只是——“為何名之為小於菟耶?”
是覆在旁邊兒解釋,說:“古楚人謂虎為於菟也。”公主倒也不是沒讀過書的女文盲,當即反應過來:“吾知之矣,楚令尹子文,即名為鬥谷於菟。”我確實還沒有給小貓起名字,既然大人有命,那就叫它“於菟”好了。
是勳轉向是復,問說你聽明白了我這首詩中的含義嗎?是復拱著手回答:“兒雖不文,阿爹此詩亦不甚艱深也,其意自明。害民之吏,詩有《碩鼠》以喻,此狸專能捕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