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是勳就想套用歷史上曹操的原話,先安撫一下大家夥兒的情緒——他是想打的,可是也知道很難打,而且就此退兵太過可惜;若能不戰而屈人之兵,自為上兵之謀,原本歷史上曹操的盤算施之於今日是不是合適的且再說,我先擺擺那個道理,讓眾人多一條考慮的途徑吧。
他把腰一挺,正待發言,然而……又生生地給嚥了。因為突然想到了一個嚴重的問題——如今高踞於襄平寶座上的可不是公孫康啊,而還是公孫度!
對於公孫康此人,史書上所表現出來的面目非常模糊,也不知道他是真能幹呢,還是普通中平之主。《涼茂傳》中曾經記載公孫度想要趁著曹操遠離鄴城之際,發兵偷襲,結果被涼茂勸阻了,裴松之疏,曹操定鄴和公孫度去世是在同一年,而且曹操在定鄴後的當年並未遠離,故此事不確——裴松之沒有明說,其實是懷疑這打算搞偷襲的乃為公孫康而非公孫度。然而也可能這條記載本身就是西貝貨,或者別的什麼細節記錯了,不可驟然便安在公孫康頭上。
所以這人有野心嗎?有雄心嗎?還真說不準。在原本的歷史上,他自忖不易壓服來投的袁氏兄弟,因而斬二袁首級以獻曹操,此後對朝廷起碼錶面上的態度還算是恭順的。
然而他老爹公孫度就不同了,那人割據遼東,殺伐果決,還曾經“立漢二祖廟,承製設壇墠於襄平城南,郊祀天地,藉田、治兵,乘鸞路,九旒,旄頭羽騎”,其僭越之意比劉表、劉焉還要明顯。曹操封他永寧鄉侯,他理都不理,還說:“我王遼東,何永寧也!”
所以公孫康害怕袁氏作亂,公孫度就未必怕了,他很可能駕馭得住二袁和樓班,真的趁勢西進與曹操爭雄。咱們倘若就此退兵,真的能夠使得二虜相爭嗎?時勢不同,當事人也不同,這事兒就很難料準啊!
是勳心裡轉著密圈,才想說話卻又縮了。但他就那麼一挺腰肢,早就落到了曹操的眼中,曹操當即問道:“宏輔有何良策?”
是勳沒辦法,只好開口說些廢話:“吾不識公孫升濟何如人也,亦難料彼是否能容二袁,是否敢為國家之敵。敵情不明,何敢驟進?今當遣使襄平,使升濟斬二袁首級來獻,並覬其真意也。”
咱們先得去試探一下公孫度的想法,然後才好應對吧。
曹操說此乃持重之策,可是派誰去遼東郡治襄平城才好呢?嘴裡說著這話,卻偏偏斜眼瞟著是勳。是勳心說完,這活兒還得落到我頭上啊。倘若曹家謀臣全夥兒在此,自然能夠找到比我更合適……或者只是略遜我一籌之人,以使遼東,問題現在跟隨著遠征柳城的就沒幾個能用的呀。王粲那書呆子當然是不成的,田疇或許可以,問題品位實在太低,不堪為使。
他還在猶豫。自家名滿中原,真要往說諸侯,其實危險係數並不算大——有誰敢冒天下之大不韙,謀害他是宏輔?只有兩種人可能敢橫下一條心來,一是所在懸遠,不大在意中原名士,二是出身較低,行事乃敢肆無忌憚——問題公孫度這兩條全都挨邊兒啊!
正當此時,突然有探馬來報:“公孫度遣大將韓忠將萬騎來,已近陽樂矣!”
陽樂就是遼西的郡治,在柳城以東百里之外,從陽樂到柳城,幾乎就可以朝發夕至。曹操聞言便驚:“則二袁尚未至襄平,公孫度即發兵矣!”他幹嘛來的?是想跟自己夾擊烏丸和二袁,趁機漁利呢,還是想聯合烏丸和二袁對抗天兵?
王粲聞報也驚了,趕緊面向是勳:“事急矣,請宏輔即奉使遼東,以抒此難!”(未完待續。。)
第十四章、再作馮婦
王粲在會議初開始的時候,所以信心滿滿地奏請曹操繼續東進,是考慮到自家的後軍正在兼程趕來,再有個三五天怎麼也該到了;而公孫度的大本營是在遼東郡治襄平,哪怕袁氏兄弟不眠不休地疾馳過去,公孫度再當場拍板,決定相助,點兵前來,等到了柳城之下,怎麼也得十天。到時候曹家的兩萬大軍,再加上所收服、裹挾的烏丸強騎,面對最多不過三萬遼東兵,勝算還是相當大的呀。
可是他沒有料到,敢情就在白狼山大戰之前,公孫度便已然派出了兵馬,如今一萬多人已至陽樂。正如剛才夏侯廉他們反對即刻進兵所提出的論點,如今曹軍疲憊,即柳城內數萬烏丸亦尚未真正收服,即便是王仲宣這般軍事白痴用腳趾頭也能想明白,自軍的勝算實在渺茫啊。
所以啊,是宏輔你趕緊應下出使之命,去跑一趟陽樂和襄平吧,以解目下的危局。
是勳皺著眉頭瞟他一眼,心說我怎麼就交上你這麼個損友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