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01部分

齪玫纈暗牡纈骯�糾習宀攀親孀凇�

當然。康劍飛和鄒文懷永遠是當大爺的,因為他們有自己的公司提供豐富的片源,根本不會出現那種無片可放的尷尬情形。

真正悲劇的是新寶、金公主、永高等院線,他們雖然也有投資和扶持電影公司,但那些電影公司的產片量遠遠達不到需求。

如此情況,使得這些院線公司紛紛降低對影片上映的質量要求,遇到片源奇缺的時候,阿貓阿狗拍的狗屁不通的電影都能放映。而且還不收任何保證金和包底費。這更加刺激了眾多的電影公司老闆和導演,反正又不愁電影不能上映。他們往往用一兩週的時間就完成一部電影,放映撈錢後繼續粗製濫造製作爛片。

香港電影界的有識之士還是很多的,紛紛呼籲減少影院數量,提高港片整體水平。但這種呼聲沒人願意聽,反而原來越多的人見到有利可圖,加入興建影院和拍攝爛片的行列當中。

在另一個時空,這種風潮一直持續到1993年,全香港電影院的數量巔峰時達到190家。

如此情況使得港片市場看起來更加繁榮,連二線演員都片約不斷、開工開不過來,由此造成演員片酬火箭式的攀升。演員片酬的增長致使影片成本增加,製片商為了轉嫁成本,一是更加的粗製濫造;二是不斷提高境外市場的購片費用。

香港製片商的這種行為得罪了兩類人,一是看電影的觀眾,畢竟沒人願意花錢進影院看爛片;二是得罪了海外的片商,高額的購片費用致使片商很難賺錢。

當臺灣片商聯合起來抵制香港電影,要求其控制成本、壓低演員片酬無果後,港片就開始悲劇了。

對於康劍飛這種大導演,或者程龍、周閏發這種大明星來說,電影賣到日韓和東南亞完全沒有問題。但對於大多數的小電影公司而言,臺灣才是最大的海外市場。當臺灣片商開始抵制港片後,無數的電影公司瞬間沒了出路,幾乎是拍一部賠一部,因為香港本土票房根本負擔不起高額的製作成本,那兩年倒閉的香港電影公司不計其數。

如此引起的連鎖反應是恐怖的,由於中小規模電影公司紛紛倒閉,致使香港大量的電影院無片可放,也只能跟著關門歇業。於是乎,在短短一年的時間內,香港190家電影院就銳減到只剩下106家。

港片從此走向衰落!

這是另一個時空1994年的事情。

事後說起來,也搞不清到底是誰的錯,因為當時整個香港影壇都陷入了一個怪圈當中:港片賣座賺錢——於是大量熱錢湧入電影圈——造成產片量瘋狂增長——於是電影院數量也跟著增加——進而又導致片源需求增大——接著大量爛片誕生,並且演員片酬狂漲——導致電影製作成本居高不下——海外購片費用逐年增長——最後海外片商無力購片——大量電影公司喪失海外市場——港片的產片量銳減——近半電影院關門歇業——資金紛紛撤出電影圈——電影從業者銳減——港片走向沒落。

這整個環節當中,投資者、製作人、導演、演員、本土院商、海外片商都是逐利而已,有錢賺誰不願意賺?但就是所有人的逐利行為加在一起,導致繁榮的港片市場走向崩潰。

最簡單粗暴的解決方法,就是強行壓住香港演員的片酬不往上漲。因為港片發展到畸形時,一部電影絕大部分的成本居然是演員片酬,可想而知人工高到了多麼離譜的地步。

程龍幾年前就拿過上1000萬的片酬。如今他每部電影的最低片酬是800萬;周星池、梁家輝也是800萬左右;周閏發、許貫文、李練傑500萬以上;張國容、洪金保400萬,劉德樺、梁朝瑋200萬……

也就兩三年前吧,一部電影投資5000萬都是超級大製作了,而今單個演員的片酬就好幾百萬。這也不能怪導演粗製濫造了,又不能說服明星自減片酬,只能靠犧牲影片質量來壓縮成本。

而最恐怖是,香港演員們的片酬還在漲。照這個趨勢下去,周星池和梁家輝的片酬明年就有可能突破1000萬大關。

半島酒店,一間租賃會議室裡。與會的香港導演就在討論演員片酬的問題。

吳思元說:“現在好多導演都在叫苦,說演員片酬漲得受不了。幾年前拍一部小成本,500萬就能搞掂,現在500萬連付所有演員的片酬都不夠。”

洪金保說:“這有什麼辦法?現在港片市場越來越火。總不能只叫製片商和電影院賺錢。演員們都幹看著吧?”

黃白鳴道:“問題是片酬漲得太離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