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這個專案的官員與工匠們發了一筆津貼,囑咐他們封鎖訊息,隨即便正式批准了弩炮的進一步研發,使弩炮繼拋石機(包括投石車)之後,成為冶造局重點研發的第二件攻城類戰爭兵器。
不過話說回來,雖然趙弘潤對於弩炮的成功測試十分滿意,但真正讓他歡喜的,卻是那個扭力彈簧元件,趙弘潤派人詢問過,設計這個扭力彈簧元件的,正是他們冶造局如今已成為名匠的丁鈞。
對於此人,趙弘潤自然不會陌生,想當年他還在鼓搗蠟燭模具的時候,丁鈞就給了他不少建設性的意見,而如今,丁鈞已成為冶造局不可缺少的技術人才,正是此人與投奔魏國的宋墨鉅子徐弱,一同研發了弩炮。
但很可惜,趙弘潤這次並沒有遇到宋墨鉅子徐弱與他的墨家門徒們,原因就在於這幫墨家門徒下鄉幫助地方上的平民做農活去了。
是的,墨家的門徒,就是這麼奇葩:他們寧可光著腳丫跑到魏國的地方縣城,無償幫助那些大字不識的田間平民安裝水車、挖掘田渠,甚至於教授他們識文認字,傳授他們耕田種地的訣竅,也不願在冶造局當一位受人敬仰的技術工匠。
更不可思議的是,這些墨家門徒的積蓄,也願意無償捐獻給地方的平民,而他們的目的就是傳道,在魏國傳播他們墨家的思想。
而讓趙弘潤有時哭笑不得的是,這些墨家門徒好似是將冶造局當成是賺取酬勞的職所不少墨家門徒平日裡在冶造局辛勤工作,待等他們工作幾個月,賺取了不費的月俸,這幫人就把布包一背,下鄉無償奉獻去了。
美其名曰歷練。
弄得冶造局都不敢發這幫人太多的月俸,免得這幫人到時候負責的專案還未完成,就半途撂挑子走人了。
對於這些真正意義上的無產奉獻者,幾近於苦修士般的墨家門徒,趙弘潤既尊敬又感到頭疼。
不誇張地說,倘若宋墨鉅子徐弱這幫人願意改掉時不時就下鄉散財、無私奉獻的歷練,肯留在冶造局安心研發,趙弘潤相信冶造局的工藝水平,絕對不止如今這種水準。
但很遺憾,縱使是趙弘潤,也無法強迫那些墨家門徒,畢竟這是這些墨家門徒願意為他貢獻力量的前提。
六月中旬前後,秦國第一批前來魏國學習的官員與工匠,終於乘船抵達了博浪沙河港。
對於這件事,秦少君非常上心,都顧不得自己的婚事籌備,硬拉著趙弘潤親自來到了博浪沙河港,迎接這些秦國的工匠們。
對於這些白得的技術人才,趙弘潤當然不會客氣,召來冶造局負責統籌人事的主事顧和,讓其給這些秦國的工匠們安排崗位,鐵匠安排到兵鑄局鍛造兵器甲冑,木匠、石匠就直接安排到博浪沙河港造房子。
不得不說,秦國派來學習的這些工匠們,本身就有不俗的手藝,比冶造局自己重頭訓練新人便捷多了,唯一可惜的是,這些秦國工匠在學到了魏國的技術後,終有一日會回到秦國,短則一兩年、長則五到八年。
但不管怎麼說,這批秦國工匠的到來,使得魏國的冶造局技術實力更加雄厚。
趙弘潤才不擔心被秦國學到什麼技術工藝魏國都領先秦國那麼多了,倘若魏國最終還是被秦國追上,那冶造局的上上下下就真無臉見人了。
趙弘潤信奉一個觀念:任何陰謀詭計都是旁門左道,唯有自己變得越來越強,這才是真理!
因此,當秦少君吞吞吐吐地詢問趙弘潤會不會有意對那些秦國工匠隱瞞魏國的真正技術時,趙弘潤回以不屑的表情,順利地激怒了這位日後的夫人。
整個六月份,趙弘潤除了巡視一下博浪沙河港的後續房屋建設工程,就是到冶造局所在的冶城,視察一下冶造局的整體發展。
事實上,冶造局發展到目前這個階段後,趙弘潤在與不在其實差別不大。
民用的器械工具,冶造局已與工部的虞造局建立了良好合作關係,像改良的獨輪推車、犁具等等,冶造局都是直接將設計圖紙移交給虞造局,讓後者負責打造,並向全國推廣。
而軍用器械方面,冶造局則直接交給兵鑄局這個好比是代工工坊般存在的轄下司署,讓兵鑄局的工匠們在海量的軍備訂單面前,一邊罵娘一邊趕工這些可憐的兵鑄局工匠們,早已忘記了當初欲與冶造局爭奪利益的時候,因為每日的工作已經讓他們喘不過氣來,時不時幻想著兵鑄局能否停歇幾日,讓他們喘口氣。
至於冶造局的材料採辦事宜,除了戶部轄下的倉部外,冶造局也在與肅氏商會合作。
因此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