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為何不率軍入城?”
“是啊!……觀陛下麾下大軍的動向,疑似要與諸國聯軍決戰,這……這……”
他們想不通。
然而,趙潤卻有他自己的思量。
他覺得,既然諸國聯軍今日並未攻打大梁,那麼顯然就是在積極備戰等待他的到來。
這種時候一旦示弱,就必然會遭到諸國聯軍的進攻,相反地,倘若他魏軍擺出主動應戰的架勢,或可能叫諸國聯軍猶豫不決,畢竟他此番帶來的兵力,並不止二十萬,而是有整整三十萬。
更要緊的是,在這三十萬人馬中,騎兵數量有整整兩萬餘。
別看以三十萬對戰諸國聯軍一百五十萬軍隊,勝算彷彿微乎其微,但事實上,一旦兩軍展開決戰,無論是魏方還是諸國聯軍,事實上都無法很好地指揮麾下的軍隊因為兵力實在太多了,兵力一多,勢必會引起指揮混亂。
而在彼此都出現混亂的情況下,他魏方的兩萬餘騎兵,就能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甚至能扭轉兵力上的劣勢。
打仗,從來都不是僅憑人數估算勝負。
約半個時辰後,魏王趙潤率領的大軍,轉過大梁城的西南角,抵達了大梁南郊,迎面就撞見了諸國聯軍的軍隊。
不得不說,此刻兩方軍隊皆是浩浩蕩蕩、一眼望不到邊,乍一看其實也區分不出究竟是哪一方人數更多。
“咕……”
在大梁城的南城牆上,褚書禮、李霖、周驥、靳炬等人,皆一臉緊張、擔憂地看著城外,連大氣都不敢喘。
他們生怕諸國聯軍突然發動攻勢,畢竟他們看來,他魏國君主趙潤率領的援軍,剛剛抵達大梁,士卒計程車氣與體力應該有所消減,著實不應該與兵力佔據優勢的諸國聯軍爭鋒相對。
事實上,楚水君也是這麼認為的。
“居然主動應戰……”
看著對面幾十萬魏軍集結,嚴正以待,楚水君滿心驚訝。
其實在對付魏王趙潤這件事上,楚水君與諸國將領商議了許久。
最早,有人建議圍城打援,但是卻被齊國的田耽給否決了。
原因很簡單,因為縱使諸國聯軍有一百五十萬之眾,分成四支軍隊圍住大梁,每一支也就只有三四十萬左右,而據細作送來的訊息,魏王趙潤此番徵募的兵力亦有三十萬左右,因此,一旦魏王趙潤驟然襲擊一個方向的諸國聯軍,那個方向的諸國聯軍未必擋得住。
除非諸國聯軍能成功地伏擊魏王趙潤的軍隊,這才是真正的圍城打援的精髓。
但問題是,魏王趙潤十四歲出徵,十幾二十年來橫掃中原未嘗一敗,他會不懂得圍城打援的計策?會傻傻地被諸國聯軍埋伏?
因此,楚水君最終決定見機行事:倘若趙潤的軍隊,其軍中士卒體力不支、且急著入城,他便立刻傾盡兵力全軍進攻,趁機將趙潤擊潰;倘若魏軍仍有充足的體力,那麼就先觀望看看。
出於這個考慮,楚水君聚集大軍來到了大梁城,試圖對趙潤施加壓力。
可沒想到的是,魏王趙潤的反應比他估測的還要激烈,居然主動迎了上來,彷彿就要在今日與他諸國聯軍決戰。
這讓楚水君十分不解:那趙潤到底有什麼仗持?
整整一炷香時間,三十萬魏軍與數十萬諸國聯軍,誰也沒有輕舉妄動。
“你們說,趙潤主動應戰,莫非有什麼深意?”
在諸國聯軍的本陣處,楚水君詢問著在旁的田耽、項末、項孌、季武、桓虎等各國將領。
“這應該是威懾。”
齊將田耽滿臉凝重地說道:“想必他是猜到我軍會在他率軍入城時趁機進攻,是故,不肯露出破綻而被我軍得逞……”
“難道他就絲毫不擔心落敗?”楚水君皺眉問道:“莫非他有什麼擊敗我軍的仗持?”
“恐怕並非如此。”田耽搖搖頭說道:“以田某對趙潤的瞭解,他只有在勢弱時,才會變得愈發的激進,相反,倘若是他手中有什麼仗持,他反而會選擇示弱……此刻,看他與我軍爭鋒相對,就能猜到,他對這場仗也並無多大把握,只是他深知此刻不可示弱,是故主動應戰,迫使我軍知難而退,另尋時機……”
楚水君聞言恍然,點點頭說道:“田將軍的意思是,趙潤只是故弄玄虛而已?”
“這個嘛……”
田耽猶豫了片刻,皺著眉頭說道:“在未曾驗證這支魏軍的實力之前,田某也不敢妄言勝負,我只能說,今日我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