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116部分

三稜箭鏃,這是魏王趙潤當初設計的,相比較傳統的兩稜箭鏃,非但射擊精準度更高、更穩定,而且更具威力。隨後再經過冶造局的改良,在箭簇、或者矢杆上又增加了倒刺,使得這種箭矢變得更加陰毒,一旦射入人體,就會迅速造成放血效果,要命的是,由於倒刺的存在,這種箭鏃還很難被拔除,倘若強行拔除,就難免會帶下一塊皮肉,或者勾破內臟,活生生叫人痛死。

韓國就在這方面吃過很大的虧。

起初,韓國的兵將很吃驚:明明都是箭鏃,為何魏國的箭鏃卻具有如此大的殺傷力?

直到他們將從戰場上撿到的魏國箭鏃交給國內的工匠研究,這才得出了答案。

從那之後,韓國的工匠們就開始嘗試鍛造這種三稜箭鏃,雖然期間難免會出現失敗,但好在韓國在冶鐵鍛造方面的功底相對深厚,逐漸地還真摸索出了鍛造這種箭鏃的方法。

而除了三稜箭鏃外,韓國主要效仿魏國鍛造的,便是戰車。

說起來也好笑,因為在幾十年前的上黨戰役,正是韓國利用跨時代的騎兵,淘汰了魏國的舊式戰車,讓以戰車作為國家標誌的魏國,就此失去了信仰。可現如今,韓國卻又要效仿魏國去打造戰車,重新讓戰車出現於這個時代戰爭的舞臺。

不得不說,這也是一樁很不可思議的事。

不過話說回來,魏國的新式戰車,在戰場上的威脅力確實太大。

曾經,騎兵乃是平原的王者,除了騎兵以外,其他任何兵種碰到騎兵,都要心驚膽顫。

尤其是步卒,在平原上,騎兵有一百種方式可以輕易玩死步兵。

直到魏國打造了新式的戰車,即鐵質的武罡車、龜甲車,魏國將這種戰車配置給了步卒,使得魏國的步卒在野外遇到敵軍的騎兵時,只需將這些戰車緊密貼合構築成一個防線,就能讓敵軍的騎兵對於這種鐵疙瘩毫無辦法。

而此時,魏軍步兵就能透過狙擊弩,毫無驚險地遠射擊殺敵軍的騎兵。

這使得騎兵這個平原王者的地位,受到了嚴重的挑戰。

或許有人會覺得,給魏國的步兵配置足以抵擋韓國騎兵的戰車,其花費肯定巨大,但事實上,這個花費遠沒有韓國的騎兵來的大。

畢竟訓練一名騎兵的開銷與難易,要遠遠比訓練一名步卒來得高,再加上人吃馬嚼,一名輕騎兵的開銷,幾乎抵得上三到五名步兵人固然可以吃地差點,但戰馬終歸不能苛刻餵養吧?否則,戰馬瘦弱,氣力不支,又能有什麼作用?

而兩者間的開銷差距,就足以彌補鐵甲戰車的鍛造花費,甚至於仍有盈餘。

很快地,第一輛龜甲戰車就被韓國的工匠成功打造成形。

這也不奇怪,畢竟似龜甲戰車也好、武罡車也罷,這些戰車的技術含量並不是那麼高,無非就是在戰車的架子外面掛上鐵板而已,只要瞭解大概,韓國的工匠們就能仿造出來。

相比較之下,韓國的工匠在效仿魏國打造那種巨型拋石機時,遇到了技術性難題。

巨型拋石機,那可不是簡簡單單將以往的尋常拋石機放大即可,其中涉及到很多問題,其中最關鍵的,就是拋杆的韌性:偏軟的材質無法拋投重物,而偏硬的材質,卻很容易在拋射石彈時折斷拋竿。

針對這個問題,韓國的工匠們研究了很久,但暫時還是沒能有什麼收穫。

他們十分苦惱:魏國的工匠,到底是選用了什麼材質的木料呢?

嘗試打造巨型拋石機的失敗,讓韓王然有些失望,畢竟在他看來,這種巨型兵器的威脅力極大,哪怕他們韓國此番作為防禦方,但若是有一些數量的巨型拋石機擺設在陣地裡或者城池內,亦能大大鼓舞己方士卒計程車氣,挫滅魏軍的氣焰。

否則,只能眼睜睜看著魏**隊一次次利用這種巨型拋石機發動進攻,哪怕這種戰爭兵器的命中低地可憐,亦會大大影響己方士卒計程車氣。

……這可如何是好?

在又一次親眼見證一架巨型拋石機的投彈失敗後,韓王然神色凝重地看著那架被折斷了拋杆的拋石機,心下沉思著。

忽然,他靈機一動。

對呀,雖說仿造這種巨型拋石機目前來說其實是失敗了,但是魏人不知道啊,既然如此,為何不造一些擺在邊境,藉此對魏軍施壓呢?

要知道他韓國的目的並非是要與魏國開戰,而是要牽制魏國,讓魏國將注意力轉移到他韓國身上,而在有望達成這個目的的情況,韓王然其實也不希望與魏國真正交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