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主力向關西地區進攻,孟享也不敢莽撞的在沒有基地就近支援的情況下。只靠空降兵去攻克名古屋以及整個愛知縣。
現在有了從若狹灣撲來的10萬大軍,空降兵的任務只是趁敵不備,佔領各戰略目標,爭取到大軍的到來前,保住那些勝利果實不被逼急了眼的日本人玉碎。
到目前為止,大多數日本人還抱著打退華夏人。從華夏人手中奪回來這些家當的念頭。
只是華夏在北海道和北九州的瘋狂拆遷,讓不少日本人擔心,要求玉碎,不留給華夏資敵的呼聲越來越多。
日本高層還在猶豫,畢竟毀壞了,想要再建立起那些裝置,恐怕至少耽擱幾年,甚至更長。這無疑會耽擱日本重新崛起,甚至在華美之間當漁翁的收穫。
“即使華夏人能把這些搬到華夏,以後我們也能再搬回來!”很多日本人都這麼安慰自己道。
不過,也有少數瘋狂的日本人,惘然自顧,要和他們的工廠和一些財產同歸於盡。
一點半點的孟享也不在乎,日本人的很多裝置已經是破爛貨了,跟不上未來電氣化發展的腳步。若不是華夏家大業大,需要更多的裝置支援家底,先追求數量,孟享對這些也看不上眼。
現在德國忙於戰爭,美國人對華銷售裝置減少,為了大範圍推廣工業化程序,只能先勉強用著,以後儘快現代化升級或者加快折舊就可以了。
本著蚊子肉也是肉的原則,華夏軍隊在橫掃的時候,能在不危急自身安全的情況下,能儘量保留更多裝置和物資,就盡力為之。況且,這一次華夏空降兵去搶著控制的地方都是日本工業的精華所在,很多裝置也是目前世界先進水平的。
前世日本人搬到華夏去的一些二流貨色,都被華夏人用到了跨世紀,這些重量級的裝置由不得孟享不特意保護,而且還有日本人積累下來各種科技資料。
工業中的很多技術資料,都是透過大把的砸進資金和時間,透過幾十次,上百次,甚至上千次的實驗得來的。
即使有錢,也不一定能快速的積累起來。孟享雖然捨得投入,但畢竟缺少積累的時間,國內在一些領域還有些欠缺,雖然有德國和美國的技術支援,但日本人的一些研究也很有自己的特色。
其中,日本人可以毫無顧忌的拿著大量的人體做*實驗,為它們的醫學和生物化學研究積累了很多別人無法得到的第一手資料。美國人的很多相關研究的資料就是從日本人手中得到的。
日本人能在二戰後快速崛起,也是得益於他們紮實的基礎。透過劫掠來的大把財富和為戰爭狂熱的精力,日本人消化補足了不少工業的基礎短板。
而華夏若是兼取眾長,必然是更勝一籌。
甚至為了更好的吸納日本人的勞動成果,孟享甚至打算把那些日本專家和科技人員也擄走。
無論什麼時候,人才才是不斷創造財富和靈感的源泉。能利用,就榨乾他們的最後一絲價值,不能利用時,也處理的乾淨絕不留給日本人。
……
當日本從各地抽調的援軍聚集在琵琶湖周邊,聚集在京都和舞鶴之間,準備和華夏來一次決戰,一戰而勝的時候,華夏的坦克裝甲部隊率先衝了過來。
因為運輸的不便,又沒有分基地就近支援,在若狹灣積攢了那麼多天,華夏也只是聚集了1200多輛突擊用的坦克。
不過,這已經夠了。在京都和名古屋的兩路各出動了六百多輛坦克,已足以在日本人的援軍陣勢上鑿穿一個大洞。後方搭乘多功能步兵車的各2萬機械化步兵一股風的捲過了日本人的防線,直撲向後方脆弱的近畿之地。
而主力軍隊都調向了前線的日本人只能眼睜睜的看著華夏裝甲車輛的離去,繼而又被後方從若狹灣步步逼來的摩托化步兵把防線上的那個洞口撕得更大,並被反覆的碾壓。
即使坦克部隊主力以及暴風一樣的席捲向近畿都市圈,但那些笨重的虎王等坦克和眾多的重型自行火炮依舊留下來,足以把日本人的防線蹂躪一遍又一遍。(未完待續)
第966章 腰以下的都吞掉
“我們返回京都去支援吧?”梅友吉及少佐參謀勸說自己的長官道。
長野禰次郎大佐赤紅著眼睛,咬破了嘴唇也沒有吭聲。
他之前執意要把華夏軍隊阻擋在近畿之外,根本不相信華夏軍隊野戰無敵,現在他終於見識到了。
面對華夏坦克和火炮以及空中轟炸機、攻擊機的聯合轟殺,讓他心中只剩下了無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