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4部分

北美不講“小資”(2)

本來你有錢買得起大房子還帶花園,想種什麼是自己的事情。可是一弄成什麼時尚,再經過媒體的廣泛宣傳,形成一個時尚的概念,就讓大多數達不到這個時尚的人憤憤不平耿耿於懷了,於是返璞歸真也令人心理不平衡了。我暗暗想,如今國內的“小資”可不是有點情調有點感覺就做的了的了。

如果說五年前,我還算是個蠻合格的“小資”,但現在回國去就落伍於當今國內的“小資”水準了。上個月回國探親被朋友約到那個舊石庫門改造成的“新天地”,這是當今上海最具亮色的時尚地帶。坐在露天喝一壺茶,一百塊哦!還不能兩人共享,兩個人就得點兩壺。我嚇了一跳,強烈感覺那裡不是我這個“前小資”隨意喝茶的地方。

是我落伍了嗎?不少國內移民到加拿大的人,就很擔心在北美住久了會跟不上國內的步伐。被“新天地”一百塊一壺的茶就給嚇著了的,顯然是太老土了。一個從上海移民加拿大有十年的女人說,半年不回上海就要戇忒了。像我在後院的露臺上一邊喝咖啡、一邊讀《共產黨宣言》,在她看來勿要忒戇哦!

溫哥華酒店下午茶的寂寞與上海宜家門口的社會眼光

怎麼也不明白“新天地”的茶怎麼就那麼貴?比溫哥華五星級酒店的還貴得多。坐落在溫哥華市中心的加拿大著名的費蒙特酒店集團旗下的HOTEL VANCOUVE,去那裡享受一個有三四層點心和咖啡、鋼琴伴奏配套的HIGHT TEA(正式的英國下午茶),那一整套華彩樂章似的下來,也才二十一塊五毛加元,若和朋友一起分享,也就再加四五塊錢添一份咖啡或紅茶。兩個人享受一個優雅華麗的午後,連稅和小費加起來,摺合人民幣也不過是兩百多塊。

奇怪的是,並沒有多少我們的同胞去享用,大多數華人還是喜歡到KINSWAY和RICHMOND那些華人集中的地方,一是對那裡的價格有底,二是滿耳鄉音,鬧哄哄的也是一種慰藉。而一些喜歡情調優雅之類的華裔“前小資”們,也是喜歡聚到港臺人開的咖啡店裡喝那中不中西不西的下午茶,其實價格比我說的五星級酒店貴多了。不過在那裡常常可以碰到熟悉的面孔,未必彼此打招呼認識,不過似乎心理上就有種被人多看一眼的滿足,如同上海女人走在淮海路上獲得回頭率的滿足一樣。

而在那個多是洋人面孔的五星級酒店裡喝下午茶,就像演員沒有觀眾一樣是寂寞的。儘管洋人的服務比港臺店裡的華人面孔生動、幽默、溫暖,客人之間不相識也會哈羅哈羅,或者聊上一陣。但沒人會因為你是來這種地方喝下午茶,就覺得你跟一般的勞動人民有所不同,就讓你獲得被高看一眼的心理滿足。我這樣說,一定惹惱不少人。可我還是要堅持我的觀察分析。

曾經在上海的宜家買東西,一出宜家的門,等候在門口的好幾輛計程車司機就上來熱情招呼:小姐,上車!手腳快的就搶著把東西搬進了後備箱裡。坐上了車子,司機就說,小姐,儂蠻有鈔票的嘛!我一愣,何以見得?司機就很篤定地說,到格里廂(宜家)買東西的都是有鈔票人,像阿拉格種老百姓就勿會的去格。(上海話)

事實上宜家(IKEA)並不是什麼高階的家居用品店,在北美屬於一般工薪族消費水平,在國內比較受年輕白領青睞。記得當時聽出租司機那麼說,一方面是好笑,一方面自己心裡還是有點小得意的。至少從那裡出來人家計程車司機也高看你一些了,以後再去對那裡的感覺就更好一點了。以後,來了加拿大,去IKEA就全然沒有在上海那麼好的感覺了。想來我還是在乎了社會的眼光,那出租司機便是代表了一種社會的眼光。

中國的社會眼光總是把人不自覺地劃分成三六九等,使你在任何公共的場所都會從那眼光裡讀出自己在這個社會上所處的位置。儘管這眼光所給予你的定位未必與你真實的相符,但是你一出門就逃不脫那眼光的審閱和定位。因而,有時自己難免做一點偽裝,以便被那眼光放到某一種自己希望的位置上。在充滿了那種眼光的社會里,人是很難超脫的。所以中國人總是說:活得累。而加拿大人就輕鬆多了,因為這裡沒有那樣的社會眼光。然而,國內出來的新移民似乎是這樣一種矛盾:憤恨那眼光,又離不開那眼光。離開了,還要去找回來。比如“小資”,在失去了那把你當做“小資”的社會眼光裡,你雖然過著“小資”的生活,卻也沒有了“小資”的感覺。加拿大很容易地就給了你“小資”的生活,卻把你以往追求那生活所要得到的感覺拿走了。

。。